彗星着陆器传回首张“自拍照” 着陆时或被弹起
11月13日 0公里:“菲莱”登陆后传来首张与彗星表面的“自拍”合照。
11月12日 3.2公里:“菲莱”着陆器脱离母船后拍摄的照片。
10月9日 距离16公里 “罗塞塔”的电池板与67P的“合照”。
8月13日 距离112公里 彗星67P的侧面照片。
3月20日 距离500公里 “罗塞塔”传来第一张彗星67P照片。图片来源:欧航局官网
欧航局昨日发布了首次成功登陆彗星的“菲莱”发回的数张照片,欧航局当天早些时候证实,彗星着陆器“菲莱”从母船“罗塞塔”探测器上分离7小时后,成功登陆目标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以下简称67P)。虽然着陆器并未按计划牢牢固定在彗核表面。欧航局还是为之振奋,因为它是人类首个成功着陆表面并传回数据的探测器。
着陆时可能一度被弹起
欧洲中部时间12日17时03分(北京时间13日零时03分),欧航局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空间运转中心收到确认“菲莱”着陆的信号。控制室内一片欢呼。
“菲莱”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登陆彗星的人造探测器。“我们雄心勃勃的‘罗塞塔’任务已在历史书上占据一席之地,”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说,“不仅因为它首次抵达并环绕彗星,还因为它向彗星表面投放了一个着陆器。”
由于彗星引力小,“菲莱”从距彗星22.5公里的高度降落至彗星表面用了大约7个小时。为防止“菲莱”着陆时弹走,科学家们为它设计了三根螺栓和两个“渔叉”装置,这些装置将在“菲莱”着陆时钉入彗星表面。同时,“菲莱”顶端的一个冷气推进器也将帮助其固定在彗星表面。
不过,着陆过程并不如预想顺利。科学家在“菲莱”12日上午与“罗塞塔”脱离前的检查中发现,“菲莱”的冷气推动器无法启动。着陆时,“菲莱”的“渔叉”装置也没有射出。
欧航局当晚表示,“菲莱”可能不是一次性着陆,而是“两次着陆”。这意味着,“菲莱”着陆时可能一度被弹起。
参与“罗塞塔”项目的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发言人安德烈亚斯·许茨当地时间12日晚表示,目前着陆地点和具体方式都不清楚,仍需等待第二天的数据分析结果。
状态稳定,已传回大量数据
在“菲莱”踏上彗星表面后,它的推特“菲莱2014”用18种欧洲语言留言:“着陆!我的新地址:67P!”
“菲莱”重100公斤,大小如同一台电冰箱,携带了10个科学仪器。
现阶段,“菲莱”已经传回了“大量数据”。但由于它的“渔叉”没有抓住彗核表面,现在欧航局的专家正在努力想办法,确保它不会再次飘回太空。
“菲莱”的命运现在还不明朗。参与“罗塞塔”项目的法国天体物理学家戈东担心,如果“菲莱”没有固定自身,就难以展开钻孔取样。“不过,‘菲莱’好像翻了过来,状态看似稳定。”
“菲莱”项目主管保罗·费里说,“菲莱”自带的电池只够它运转64小时。此后,它不得不依靠太阳能充电,每天工作1小时。
■ 追问
花13亿欧元值得吗?
“罗塞塔”和“菲莱”2004年3月开始追星之旅。而早在1993年11月,科学家们就开始为它们制定“旅行攻略”。整个项目耗资约13亿欧元。
“这绝对是值得的,”欧航局“罗塞塔”任务主管弗雷德·詹森说。他认为,“罗塞塔”项目将刷新人们对彗星的认识。
科学家们认为,与地球上地质变化频繁不同,彗星上变化较少,保存着太阳系起源时的最原始物质。
欧洲航天局“罗塞塔”项目科学家马特·泰勒说,“罗塞塔(项目)正试图解答关于太阳系历史的一些宏大问题。婴儿时期的太阳系是什么样?它是如何演变的?在此过程中,彗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彗星是如何运行的?”
在“罗塞塔”之前,人类对彗星的探测多为飞近探测。此前唯一一次与彗星“亲密接触”的案例是美国“深度撞击”探测项目。“深度撞击”探测器2005年1月发射升空,当年7月释放撞击器击中一颗彗星,使人类首次得以窥见彗星内部物质。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格斯登美尔表示,欧航局“罗塞塔”探测器所收集的数据将成为科学界和全世界的“宝库”。
科学家们对“罗塞塔”探测项目同样寄予厚望。该项目取名自埃及罗塞塔石碑。这座石碑用象形文字揭开了古埃及的文明与历史。 据新华社
声音
对人类文明而言,这是一大步。我们率先完成这项任务,这将名留青史。
——欧航局局长让-雅克·多尔丹
我们祝贺欧洲航天局(探测器)今天成功登陆彗星。这一成就代表着探索太阳系的一个突破性时刻,也是国际合作的一个里程碑,这是太空探索伟大的一天。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威廉·格斯登美尔
“菲莱”着陆器造访彗星成功地将人们的注意力带回宇宙探索,将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华裔宇航员焦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