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种形式“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为积极引导和规范社会单位、街道社区、农牧村庄消防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其自查自纠和自防自救能力,青海总队在全省广泛推进“社区联防站”、“寺院消防服务室”、“消防村警工作室”等多种形式的“微型消防站”建设工作。目前,全省2000多座寺院、140多个社区、210多个消防重点单位、3300多个农牧村共计5700多个消防服务站点均投入执勤。
一企一网,多点联防。
青海成立由县(区、市)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各行业主管部门、辖区主要行业协会、大型企业负责人和灭火救援专家组成的县(区、市)级消防联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解决本地区消防工作的难题,确保联防小组的工作落实,整合地区灭火救援力量和资源。建立乡镇(街道)片区联防小组。依托消防网格化管理组织,建立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负责,安办、派出所及辖区主要行业类别中的典型企业负责人组成的片区联防小组,负责明确片区内的消防安全检查的重点和检查的方式,部署片区内消防安全巡查、消防宣传培训、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微型消防站实行的是24小时全天候执勤因此,微型消防站的成立肩负的不仅仅是辖区是消防安全,更是有效处置火灾初起阶段的有力保障。数据显示:全省建成社区微型消防站217个,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385个。同时建成46个区域联防微型站。
一寺一室,充实力量。
总队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下发了《青海省宗教活动场所消防“一室一队伍”建设推进方案》,“一室一队伍”是总队结合青海地域、文化特色为全省宗教寺院量身打造的一项“防火墙”工程,即利用三年时间,在各级各类宗教寺院场所分批次建立“消防服务室”和“僧侣志愿消防队。建设工作中,各地充分发动消防监督干部,深入管辖区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了一次全面普查,逐一登记造册,并按照宗教活动场所“户籍化”管理要求,实行片区干部与宗教寺院“一对一”监管,督促落实消防安全管理人职责,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建立志愿消防队伍,配齐灭火救援器材,强化日常巡查检查,进一步做好“一室一队伍”的建设指导工作。针对全省寺院防火工作实际,各地积极协调党委政府,联合行业部门,全面发动社会单位,在寺院消防服务室建设、电气线路改造、消防器材购置、僧侣消防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座寺院实现了“一室一队伍”覆盖。据统计,全省目前共建立寺院消防服务室基数为2000余个,发展僧侣志愿消防队员7400余人。预计2016年底将全部完成国家级、省级和市(州)级文物保护类宗教活动场所消防服务室和志愿消防队伍建设。
一村一警,覆盖村乡。
为全面消除广大农牧村消防工作“空白点”,切实解决消防警力不足、宣传教育触及面有限等症结,总队再出重拳,充分结合省政府、省公安厅“村警”平台,创新性地提出了消防工作“一村一警”革新性举措。通过推行“一村一警”消防警务机制,确保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名民警进驻或包村,实现“火灾少,环境好,群众满意”的目标。工作中,总队制定了《农牧村“一村一警”消防工作手册》,各地成立“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公安派出所从全省近万名村团支部书记、复员军人、优秀青年中选拨出了4530名“村警”。同时,协调相关政府部门督导3358个农牧村设立了“村警工作室”,将其作为村警办公场所。各地开展工作方法形式多样,利用“每周一训”工作,定期督导村警对群众开展集中宣传教育;联合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组织建立“村警微信群”;协同村警调动广大群众为村庄小学、卫生所、村委会等场所制定灭火预案,开展各项防火巡查工作,将这项工作打造成一个亮点工程、民心工程、服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