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快 农牧区面貌变化大 农牧民得到实惠多 青海:供给侧改革推动农牧区“三生共赢”

05.02.2018  08:33

  青海新闻网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省农牧业投入最多、转型发展较快的五年,也是农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农牧区改革力度最大的五年。

  特别是2017年,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0元,比2012年增加4096元,增幅连续实现高于GDP增长,高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广大农牧区呈现出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快、农牧区面貌变化大、农牧民得到实惠多的良好态势。

   “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新成就

  作为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2017年全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路径,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全省农牧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三农三牧”工作取得新成就。

  — —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运行。一产增加值增长4.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 ;全省粮食总产达100.7万吨,蔬菜产量171.4万吨,较上年增加1.4万吨;水产品产量达1.6万吨,增长近三成。

  — —农牧业生产方式有了新转变。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成功承办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大力实施粮改饲,面积达3.33万公顷。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9家,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

  — —农牧区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都兰县、刚察县分别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海晏等6 个示范园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大通、海晏、河南3县创建休闲观光农牧业基地30个。

  — —农牧区基础设施得到新改善。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二期、蓄集峡水利枢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工程全面推进,黄河沿岸四大水库灌区、黄河干流防洪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建成,那棱格勒河水利工程如期开工,完成300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6 万户农牧民危旧房改造。

  — —生态保护建设呈现新亮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获中央批复,湟水规模化林场申报成功。全省国土绿化面积首次突破26.67万公顷,是历年造林绿化平均任务量的2.5倍。

  — —精准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全面构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7 个贫困县摘帽、 525个贫困村退出、 15.8万贫困人口脱贫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 —农牧业发展增添新活力。农村承包地确权整体推进,草场确权试点启动, 6个县启动了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农垦办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基本完成,集团化改革步伐加快,在中期量化考核中位列全国第三。供销集团正式组建,气象综合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一年,全省农牧业工作以“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导,农牧业经济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四个转变”得到全面落实,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农牧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生活保障有力,初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7年,我省将提高农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牧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在“调、改、降、补”上做文章,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取得新进展。

  “调”结构,全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出“粮稳、经优、饲扩”的趋势,重点向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技术结构上转变,粮油、果蔬、畜禽养殖“三个百亿元”产业有新进展。

  “改”方式,大力扶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400个。成功承办了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以“梅陇” “拉格日”模式为代表的股份合作制建设经验示范效应显现。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79家,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4% 。加大粮改饲实施力度,建设人工饲草基地、牧草良种繁育基地,农牧结合、草畜联动、循环发展步伐加快。

  “降”成本,认真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推广绿色发展重点技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化肥施用量控制在26万吨的零增长水平,化肥利用率达到34%,比上年提高2 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下降到1906吨,农药利用率达到36% 。

  “补”短板,抓标准化生产,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25个,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749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10个,培育特色农牧业品牌30个。

  特别是青海省“互联网+ ”高原特色智慧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打造“ 1+14+N ”模式,与42个农牧业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接, 1755家农牧业生产主体GPS定位上图,完成44个农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123套物联网设备安装,省级农牧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线运营。

   农牧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美不美,首先是人居环境要美。建设美丽村庄,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更是建设新农村的时代呼唤。

  近年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把发展休闲农牧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快美丽田园、美丽乡村建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17年全省休闲农牧业蓬勃发展,各类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2535家,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年接待游客达164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

  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 2017年,我省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推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绩效管理,年度补奖资金24.13亿元已全部落实到户,草原补奖政策落实工作在全国几个重点省区中排名前列。

  首次在全省开展了草原综合植被覆盖、退化草地治理考核工作,落实属地保护职责。完成三江源二期、祁连山、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治理黑土滩6.6万公顷,草原鼠害一期扫残46.67万公顷,防治虫害26.73万公顷,防治毒草1.33万公顷,建设围栏59.33万公顷,人工饲草基地0.6万公顷,改良草原3 万公顷。

  在三江源区新聘用管护员20261名,全省草原生态管护员达到42778名,探索推行草原管护员网格化管理模式。乡村美不美,看基础设施和投资力度。

  过去一年,全省落实中央和省级农牧业投资约64.93亿元,增长4.28% 。省农牧业信贷担保公司与同仁、贵德、都兰等8 个县政府签订了建立分公司的合作协议,已建成河南、贵南等16家县级分公司,并实现实质运营;现代农业示范区“授信池”业务扶持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172家,累计发放农牧业贷款10.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23亿元。

  乡村美不美,看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力度。 2017年我省结合国家环境保护督查,认真梳理整改涉农生态环境问题。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回收农田残膜774万公斤,回收率达到85% 。

  全省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在海晏、湟源等6 个县区,整县试点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设; “三区”划定工作有序推进。屠宰环节整治方面,全省清理小型屠宰场点12个,捣毁私屠滥宰窝点36个,屠宰企业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达到92.2% 。

  渔业管理部门还开展了“黄河青海、甘肃、宁夏、四川段渔业行政联合执法及交叉督察活动”;增殖放流各类土著鱼类1277万尾, 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恢复到8.12万吨,新增近1 万吨。

   为全面小康增添最亮丽的底色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三农三牧”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路径,全省农牧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

  2017年,全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推动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呈现出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快、农牧区面貌变化大、农牧民得到实惠多的良好态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对“三农三牧”重视程度之高、支持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耕地保护尺度之严、发展质量提升之快前所未有。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凝聚着全省农牧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和农牧民群众的辛勤汗水。

  当前,全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牧业农牧区最为突出和集中。从农牧业经济发展看,农牧业基础仍然薄弱,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待加快提高。从农牧区社会发展看,农牧区公共资源配置滞后,社会结构演进分化趋势明显,移风易俗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从城乡均衡发展看,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处理好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任务复杂艰巨;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由于市场波动,农牧民经营性、工资性增收难度加大,抵御风险能力低。

  面对这些问题和难题,关键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增强广大农业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关键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走乡村善治之路、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站上新起点,进入新时代。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定要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最亮丽的底色。

   弘大粮油:坚持成就品牌

  十多年前,青海弘大粮油正式起步。起初公司董事长尤良山带领着自己的一帮兄弟,建厂房、买设备、购原料、招工人,每一步都朝着大家共同的目标前进。

  可是这个小故事却来了个大转折,油菜籽从机器的这头进去,另一头出来的不是油,而是油菜籽粉末。尽管在不断调试机器,但三天三夜都没有出一滴油。尤良山和兄弟们想, “这回完蛋了!”

  若选择放弃,大家承受的损失也就这么多;若选择继续,或许更大的风险还在前面。当时的艰难抉择,现任弘大粮油常务副总经理的胡存忠仍记忆深刻, “还好没有放弃,我们挺了过来,也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今天的弘大。”

  没有专业人才就从外面请,不懂榨油技术就加紧学习,第一滴菜籽油出来的时候,尤良山和兄弟们兴奋极了。如今,弘大粮油品牌已经成长起来了。如果非要用数据和市场来说话的话,青海年产菜籽油30万吨,弘大占到了21万吨,并占领着青海60%的市场份额; 2007年,弘大菜籽油进军西藏市场,至今在西藏市场仍保持高认可度; 2017年,线上销售额超过2300万元。市场的回报是对品牌最大的认可。

  “成就一个品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青海我们弘大的名气大,在西藏我们的名气也大,可是放在全国其他地方,与金龙鱼、福临门、鲁花等比起来,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坚持用真心做质量,用真情打品牌。”胡存忠说。 2015年,弘大开始与专业的品牌运营公司合作,从油瓶子开始策划,目标国内市场。

  “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基础,品牌是信誉,是市场号召力。”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法宝。弘大人认为,农业企业更应该有这样的品牌意识,而且还要成为引领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发展,做农业行业品牌的领头人,让品牌建设最大程度释放出连锁效应。

海西州农牧业工作硕果累累
  青海新闻网讯 2月28日,Qhnews.Com
我省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400元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农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62元,同比增长9.Qhnews.Com
果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盈余分红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
  近日,记者从果洛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了解到,人民政府
果洛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盈余分红连续两年突破千万元
近日,记者从果洛藏族自治州农牧局了解到,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