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化:农家乐的欢乐与烦恼
众所周知,循化素有我省“江南小高原”的美誉。近年来,循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壮大,特别是黄河挑战赛、环湖赛、首届旅游文化艺术节举办以来,循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前来旅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而“农家乐”的发展也日渐兴盛。
随着乡村游的兴起,循化休闲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农家乐”接待游客量逐年攀升,并呈现规模大、数量多、特色鲜明等特点。乡村旅游已成为循化县旅游产业的新热点、新亮点,成为循化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民族风情引来城里人
提及循化乡村旅游,人们首先会想到“农家乐”。在这个万木葳蕤的时节,做客“农家乐”,泡上一碗盖碗茶,品尝几道撒拉族民族餐,再观赏撒拉族民俗,恐怕是最惬意的事了。近年来,分布在沿黄一带的撒拉族风情园以特有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游客蜂拥而至,尽情地品味着撒拉之乡特有的田园风光。“农家乐”也正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原汁原味的农家菜肴吸引着大批的省内外游客。
如今,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旅游业态,以它轻松、自然、生态、健康等特点吸引着快节奏生活的城市居民。据了解,循化乡村旅游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各种形式的“农家乐”不断涌现,其发展模式从最初简单的吃吃农家饭、逛逛农家屋,到现在的吃、住、采摘多元化的体验,并加入了越来越多的特色文化元素。今年,循化县再次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民间传统民俗、工艺和美食资源,开发出集观光、采摘、餐饮、文化、休闲娱乐和农事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项目。
在西宁工作的邓女士说:“在黄河岸边的一家农屋里,摆上一桌丰盛的原生态农家饭,是人们对于‘农家乐’最初的记忆。人们在吃农家饭的同时,嗅到了乡土气息,忘掉了城市的喧嚣,上班族的压力在一顿简单的农家饭中烟消云散。”
“农家乐”乐了农家
“自从办起了‘农家乐’,一年能赚上几十万,足不出户就能过上好日子。”说起一天比一天红火的生意,街子镇“农家乐”老板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满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创业者和这位老板一样,依靠“农家乐”走上了致富道路。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街子镇“农家乐”逐步发展到3个村的69户人家,占循化县“农家乐”的81%,已经评星的有7户,“农家乐”土炕有345个,可以解决1035人的住宿,年经济收入已达到1270余万元。
“每年夏天,周边县以及西宁市的游客到我们风情园吃饭。到了周末,必须提前预约。”风情园发展速度让黄河风情餐饮产业的老板不得不发一下感慨。如今,循化县有大小风情园10个,可以解决2000多人同时就餐,年收入达到175万元。
循化“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乐了农家,也带动了循化整体经济的发展。
“农家乐”发展遇到瓶颈
虽然说“农家乐”发展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发展瓶颈。一些“农家乐”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循化县乡村“农家乐”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农家乐’生意大不如前,一般来说,就是中午热闹、晚上冷清;春夏忙碌、秋冬清闲。”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的“农家乐”仅仅将“乐”放在吃上,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尚未纳入。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千篇一律,对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挖掘不深入,文化休闲项目缺少,参与性项目开发不够,娱乐活动内容趋同。游客杜先生去过很多不同地方的“农家乐”,他对循化现在的“农家乐”评价道:“‘农家乐’基本上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无非是吃个农家饭、睡个农家屋、和朋友打打牌而已,没有办出特色。去了第一次不想去第二次,去了第一家,就不想去第二家。”
对此现象,相关人士指出,“农家乐”的发展要突出乡村的地域风情、传统文化优势,挖掘古村、古镇、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突出体现地域特点,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和生活习俗等特色。同时,还要着重考虑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这样才有助于“农家乐”成气候、成规模、上档次,才有助于我市的旅游业的兴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