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牛皮癣”来袭
房屋出售、二手车转让、兼职招聘……在微信上,您见过这样的小广告吗?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微博、微信大量发布各类广告信息,但这些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日前,西宁市网络新闻中心发布《关于开展网络虚假招聘信息专项整治的通知》,称将依法对弄虚作假、纵容虚假信息泛滥的网站、微博、微信账号依法处罚。
“小广告”无孔不入
3月初,市民何女士看到有新好友添加提示,而这一次申请成为好友的,并不是自己的朋友,而是一个名为“西宁××服务”的微信号,好奇的何女士添加后发现,“西宁××服务”在朋友圈里发布的是各类信息。
何女士说,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招聘、转让、烟酒销售信息,微信号的朋友圈内写着,免费发布各类便民信息。后来她才知道,这个微信号和自己同在一个微信群里,应该是这个微信号挨个添加了群里的人。像何女士一样,不少市民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相同的情况,李先生说在同一天,两个微信平台号主动添加了他,这些平台号每天都会刷屏,转发各类信息。李先生有时也会看看是否有需要的信息,但因为每天都刷屏,他还是把这些号屏蔽了。
也有市民对此表示反感,“无缘无故的,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再说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真假也不知道,自己需要寻找相关信息,也没必要通过微信。”
通过自媒体频频“吸粉”
3月29日,记者与某个叫“西宁××便民”微信账号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记者自称是一名微商,表示想要发布广告信息。不一会儿,对方回复,商业信息发布需要收费,每月400元,交费就能发。记者询问“这样发布会带来想要的宣传效果吗?”对方随即发来一段小视频,上面显示对方有5000多名好友。“我在西宁做信息平台三年了,每个微信号都有5000多名好友。”对方回复。
有一位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自己看到类似微信平台账号,觉得有商机便学着打造同样的平台号。现在微信号里只有1000多名好友,目前只会免费发布信息,并通过添加群内好友的方式,慢慢增粉,等到了一定好友量后再考虑收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此类平台每天都会刷屏发布信息,市民有转让二手物品、招租等信息需发布时,直接将信息发送给平台,平台便会在朋友圈内发布,还有一些则需要在朋友圈内发送平台二维码,先为对方宣传后,对方才会转发信息。对于商业信息,大部分平台需要收费。那么,这些账号发布的信息是否核实过真假呢?记者发现,一些微信账号在发布信息之前,并不会过问信息的真实性。
信息真假难辨市民频中招
3月22日,本报报道了市民刘女士的电话莫名其妙地被误当作应聘电话,她因此频频遭到骚扰一事。没想到,刘女士的另一个号码,竟然也被误当作应聘电话,她再次遭到电话轰炸。
市民邵先生也差点上了假信息的当。有一次,邵先生在微信上见到一个医药行业招聘信息,给出的薪资水平要高于市场行情,邵先生拨打了电话咨询,结果对方要求应聘前先交费。邵先生在网上查询公司资质,发现公司名称是虚构的,这家公司根本不存在。
市民董先生说,有一次,他在朋友圈看到房屋招租信息,添加对方好友之后,对方却声称房子已经租出去了,然后给他发送了一些微商广告。董先生这才明白,租房是不良微商用来“吸粉”的幌子。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账号发布的信息多而杂,每天都有大量兼职招聘、房屋租售等信息集中发布,但正是因为量大而繁杂的信息来源,平台自身人力短缺和审核机制的缺失,导致这类信息来源鱼龙混杂、信息真假难辨。
发布虚假信息将被处罚
3月18日,西宁市网络新闻中心发布《关于开展网络虚假招聘信息专项整治的通知》,称将对弄虚作假、纵容虚假招聘信息泛滥的网站、微博、微信账号依法处罚。
西宁市网络新闻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招聘旺季来临,个别本地网站、微博、微信账号出现了一些虚假招聘信息,这些虚假招聘信息常常以虚假岗位吸引应聘者,往往以收取“押金”“保证金”为由,骗取应聘者钱财。
针对这种情况,西宁市网络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明确要求西宁市内所有发布各类信息的网站、微博、微信账号严格实施自查自律,规范招聘信息发布流程,在发布信息前必须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及招工企业的合法性,确认无误后才能发布。
除了整治虚假招聘信息之外,下一步,西宁市网络新闻中心将继续开展网络空间“清朗”行动,加大打击范围和整治力度,整治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的各种虚假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等等。对于发布虚假、淫秽色情、诈骗信息等违法行为,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相应处罚和处理,构成犯罪的将交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以构建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