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德令哈:强化组织建设 注入新活力
德令哈市在加强“三基”建设中,将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契机,强化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基层各类配套组织建设,为夯实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
该市以乡镇(街道)大党(工)委制为依托,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4个驻村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全部与所在村党支部建立了联合党支部;蓄集乡党委按照“生产在牧区、生活在小区”服务管理模式,对搬迁到市区集中居住的游牧民进行统一服务和管理,成立了非建制性的“陶尔根家园”党支部;滨河路社区党总支采取“包企组建”方式,帮助建立金原商城商户党支部,有效扩大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注重拓宽选拔任用村党组织书记的渠道,在大学生村官、优秀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大中专学生、复员军人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更大范围内培养选拔任用村党支部书记。新一届村“两委”成员进一步年轻化,45岁以下的占55.2%,35岁以下的占23.2%,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30.5%,交叉任职比例占32%;社区“两委”成员中,45岁以下的占86.4%,35岁以下的占33%,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占88.3%,交叉任职比例占46.6%,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100%,村(社区)“两委”班子结构较上届有了明显改善。
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全面组建村务监督委员会、村(居)民小组等配套组织,建立健全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任期目标承诺、村委会向村党支部请示报告工作、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和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等规定,认真落实村“三委”班子成员坐班制办公,顺利实现了换届后村(社区)“三委”及各类配套组织同步规范运行。
根据村(社区)工作性质的差异和换届后村(社区)干部队伍现状,分层分批开展新任村(社区)干部岗前教育培训。先后选派21名村(社区)主要负责人赴山东潍坊、江苏苏州参加州级培训示范班;选派40名社区主要负责人、街道工作人员赴浙江杭州市委党校参加市级培训班,充分汲取先进地区工作经验。个别乡镇还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通过组织新当选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赴省柴达木监狱警示教育基地、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枸杞培育基地、787冷水鱼养殖合作社等参观学习,有效提升了村(社区)干部依法履职、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吕海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