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 热点聚焦:愿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
我给两会捎个信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提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开展各类就业援助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分流职工、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军转安置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两会”现场,“大学生就业,转变观念是关键”、“基层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平台”、“既要鼓励创业,又要告知风险”……围绕破解“就业”难题,代表委员在关切、在思考、在议论,其中不乏敏锐的目光,智慧的火花。
马维忠代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作为全省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结合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转移输出和就业培训力度,先后创建了“金秋采棉”“枸杞采摘”“南疆务工”等劳务就业品牌,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资源剩余和就业岗位短缺的严峻问题。”省人大代表、民和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维忠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道。
马维忠认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意味着不光要帮助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找到一份工作,还要帮助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并获得相应的劳动保障。唯有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劳动者满意了,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民生改善才会更有底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更有强劲动力。
2017年,民和县新增省外拉面馆314家、创建拉面品牌示范店5家,其中贫困户开办拉面馆40家、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拉面经济“带薪在岗实训+创业”培训609人。完成劳务技能培训4959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4.2亿元。新增就业1970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900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00人,开发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68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1%。
马维忠表示,2018年,民和县将坚持扶持发展“短平快”项目、特色产业和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就业创业减障清负;坚持把南疆务工作为全县劳务工作的新品牌、新亮点,把就近就地就业与县外输出劳务相结合,不断完善“雨露计划”培训、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相适应,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对接;依托民和工业园、扶贫产业园、南疆务工等平台,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就业援助、贫困家庭子女免费接受职业培训等措施,加快推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加强对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人员的帮扶援助,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有效提升就业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谷晓恒委员: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天地更广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推动更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又是带动信息、技术和资本向乡村流动的关键。
说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省政协委员、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谷晓恒说:“目前我省大学生到农村牧区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国家的要求,以青海民族大学为例,2017届毕业生中的本省生源在省内就业人数虽然超过75%,但这中间有接近七成毕业生在西宁地区就业,到农牧区就业的不到三成。”
谷晓恒认为,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常常缺乏定位,见到只要有公司招聘,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都往里投简历,事实上,很多简历根本就是浪费,那些公司可能从来不看这些简历,原因在于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职业意向与用人单位并不一定吻合。比如你的志向是什么?你是更擅长跟人打交道还是跟事务打交道?你是否掌握某种专业的技术?你能做什么?你看好什么行业和领域,然后再分析哪些行业和领域存在一定的机会,以及如何才能进入这个行业?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定位,这好像一个产品,你认为可以卖给所有的企业,最后可能很难卖出去。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大学生到农村牧区就业创业,谷晓恒建议,要关注土生土长,对家乡具有深厚感情,“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性、适用性人才。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基层项目中,适度扩大定向省内大学生,特别是省内农牧区生源的比重;高校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加学生到农牧区基层参加实习实践活动的比重,根据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与政府就业部门合作,实施“电子商务+创业培训”计划,提高本省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政府人社部门、教育部门和高校协同创新,统筹从招生环节的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培养环节的顶岗支教、创业培训,到就业环节的支持困难群体毕业生到农村牧区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具体到人、全程跟踪、精准施策,切实把好政策用好。
洛藏代表:打造“孵化基地”让大学生少走弯路
省人大代表洛藏是一名出生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汉子,在西藏创业的同时,不忘家乡水土的养育之情,决心回家乡创业。2012年5月,他创立了青海洛藏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并入驻贵德县工业园,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计算机软件开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运营和维护。
“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对藏区的信息技术发展有很多扶持政策,所以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多做些事情,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便利。”洛藏说。
为给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为高校毕业生和创业者提供实践机会,洛藏科技建成了藏区第一条藏文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实现了为藏区引入展示组装技术和流水线作业理念,并有效地解决了售后服务。
为了帮助家乡父老通过创业获得发展,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洛藏科技以“企业孵化企业”的方式,创办企业管理企业的互联网精准扶贫创业园,积极孵化了26家创业企业,为广大牧民群众提供了创业致富机会。
洛藏认为,青海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发展经济,提高就业率,最好的模式就是建孵化园,那些企业家、创客和小董事长们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谈政策,就会成为好朋友,就有合作的机会,就可以抱团发展。
洛藏介绍,所谓抱团发展就是企业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不能是竞争关系,一定要紧紧团结在一起,发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显特色、互惠发展的整体效能。当初,我们做孵化园的思路就是让大学生创业时少走弯路,因为我们的身后有政府,政府会指导我们,会有一些优惠政策,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创业经验,会及时对创业大学生给予指导,如办公司这个行业是不允许的,这个行业发展下去会有竞争压力,这样一来大学生们就可以少走弯路,所以,孵化园模式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好途径。今后,我们将努力地推进藏汉双语孵化园,给更多的藏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服务。
阿兰委员:建立餐饮行业招聘用工特殊渠道
“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国的餐饮业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方面统计,餐饮业增长率要比其他行业高出十个百分点以上,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行业之一,对刺激消费,推动本地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安置就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餐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企业招不到员工,行业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餐饮行业如何才能破解“招工难”?
省政协委员、青海依诺维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阿兰认为,她们公司旗下的餐饮业在餐饮业大发展的时期,也遇到了“餐饮企业招工难”的突出问题。年末岁尾是餐饮、酒店、宾馆等行业的销售旺季,但季节性“招工难”也再次尴尬出现,常规的本地招聘方式已见不到明显成效,企业招不到员工,行业服务水平得不到提高,无法为我省经济发展、旅游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阿兰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牵头拓宽招聘渠道,积极提供就业服务信息,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尤其是跨区域劳务合作,比如与人口大省四川、陕西、甘肃等建立对口稳定的用工输入,因本地用工荒日益严重,现西宁市普遍员工工资已高出全国大部分省份30%以上,在待遇方面还是很有优势。也可组织本地餐饮企业走入我省各州、县、乡(镇)招聘,扩大招工渠道,为企业和求职者创造更多供求机会,让餐饮业为我省经济发展和旅游发展提供保障、做出贡献。(赵静)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