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成功跻身全国第二批 地下综合管廊示范试点城市

25.04.2016  13:22

  青海新闻网讯 4月21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组织的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评审中,我省海东市经过全面陈述和激烈答辩,成功跻身试点城市行列。未来三年,将获得中央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支持。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海东克服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尚不完善,城市人口较少和财力薄弱等先天不足的劣势,扬长避短、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打造特色,以管廊建设每公里投资最省、运营维护成本最低,设立专项管廊产业发展基金,用基金净收益平衡各出资方稳定的回报及创新运营模式等特点和亮点,成功入围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同时,在评审中,主陈述答辩人市长鸟成云就海东发展的区位优势,建设管廊的现实需要、工作基础、目标任务、运营模式、PPP方案、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陈述和答辩,并明确表达了市委、市政府建设管廊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奋力把海东综合管廊建成西部地区、民族地区、欠发展地区及河谷带状型城市可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项目。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东的管廊建设和申报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实地踏看和指导管廊建设,省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省、市各部门上下联动,凝心聚力,为成功入围全国试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海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海东发展的“五句话定位”,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早部署,率先在全省开工建设综合管廊,截至2015年底已建成16.79公里,为实施好试点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持续推进管廊建设,建立科学的运营和管理机制,海东市立足实际,首选PPP模式用于管廊建设运营,政府以1.36亿元的资金撬动34.13亿元的项目投资,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海东管廊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融资、融智、融人。通过金融租赁,盘活已建16.79公里管廊存量资产,采取EPCO模式、土地增值收益补贴和融资创新等措施,地方财政有能力支撑管廊的建设运营。管廊建设中注重高原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实现天然气、雨水、污水等8类管线全面入廊,使地下管廊和地下管线建设形成科学有机的整体。同时,实施1公里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试验工程,为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用于管廊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下一步,海东将进一步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诚信海东、开放海东、生态海东,提升政府和社会合作能力,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将海东市打造成为全国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区,西部落后地区跨越发展的实验区、生态文明进步区,实现海东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