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们的故事:愿做黄河源头“美容师”
讲述人:更曲,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环卫工人。更曲曾多次获得玛多县“优秀环卫工人” 、 “最美环卫工人”称号, 2016年被评为玛多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典型人物。
青海新闻网讯 每天清晨一起来,我和妻子措吉就开始了一天的城市“美容之旅” 。我们俩都是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普通的环卫工人。
有人对我们说,在玛多县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马马虎虎干就行了,也不会有人问。可我却不这样想,大家都知道,玛多藏语的意思就是“黄河源头” 。我们玛多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是万里黄河流经的第一县,有“黄河之源、千湖之县”的美称,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我作为一名环卫工,保护好黄河源头、中华水塔是我的责任,我愿意做玛多县城的“美容师” ,为保护黄河源头环境,保护家乡山水做点贡献。
我和措吉虽然已经50岁了,但身体还算好,不管刮风下雨,我们都会从进县城的三岔路口开始沿着公路两旁捡拾白色垃圾污染物,数年如一日,从未停止过。不为别的,就为给大家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现在,我们这里随处都能看到不少外省的越野车,很多省内外游客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里,只为一睹“黄河源”的风采。作为城市“美容师” , 装扮好城市形象,是我最应该做的。
我以前是玛多县黄河乡的牧民,之前完全依靠放牧生活。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在政府的帮助和安置下,我们一家人响应号召从黄河乡的牧区搬迁到了玛多县城,从此做起了环卫清洁工作,担起了环境保护的重担。
我负责的是从进县城的三岔路口到县城3公里的路段,这是进出玛多的咽喉要道,是县城的“门面路” 。正因如此,这里车多人多,过往司机和行人有意无意遗留下的污染物自然就多。我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起床,简单吃过糌粑,便拿着扫把、编织袋等工具开始一天的忙碌。有时候由于大风的影响,很多塑料袋都会被刮到离公路很远的地方,一天下来差不多能收集起一编织袋的垃圾杂物。然后把这些捡拾的垃圾和污染物集中背运到县城的垃圾集中处理点,还要清扫完所负责区域的卫生,这些工作全部干完通常要到下午。
“脏、累、苦”是环卫工作的共性,但是我不怕脏,也不怕辛苦。每当有进玛多县城的人说“这里真干净”的时候,我就很开心,这是大家对我工作的认可。
玛多县海拔4200多米,清洁环保工作也很艰苦,但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我对待工作没有半点马虎,从不放过任何污染草原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按时高质量完成自己的工作。我觉得,每一次弯腰捡拾的动作,都是在为玛多的门面“点缀化妆” 。
玛多县曾有着金子般的过去,丰富的淡水资源,天赐的优良牧场,早在三十年前依靠畜牧业成为全国首富县。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导致曾经的“全国首富县”变成了“国家级贫困县” 。我以前是牧民,我们一家子响应保护生态的号召,离开草场,从牧民变成了市民。以前在牧区放牧,一年的经济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特别大,有时候基本生活都很难得到保障,还要常年在野外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地讨生活,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现在好了,自从参加环卫工作以来,每人每月有1700元的稳定收入,一家人也从牧区的帐篷搬迁到了政府统一盖好的宽敞明亮的新房里,生活水平和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儿子成了家,小日子过得不错,女儿也在县城上学,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我们一家人对现在的美好生活很满意。
我虽然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我时刻想的都是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把黄河源头的环境卫生搞得更好,让外地游客一来玛多,就喜欢这儿。
我也知道,玛多县政府这几年努力地保护和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想办法提高绿色指数,帮我们把日子过好。我们牧民也在为生态保护做着自己的贡献。
如今,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每当我站在鄂陵湖畔,望着远处清亮的湖水,还有叫不出名的水鸟在湖面上自由飞翔的时候,就感到很开心,因为这里有着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普通劳动者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