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青海解放70周年】 我和新青海共成长
责任在前,荣光在后。踏上青海大地的那一刻,人生就迎来了转折,肩负军人的使命和担当,站在昆仑之巅,守望“高原油龙”,感悟新青海精神。在新时代,只有不断锤炼过硬本领,才能全力守护好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
——青藏兵站部三级军士长,青海五四奖章获得者 崔新泽
本报记者薛军整理
经过70年的发展,全省水利事业迎来历史最好的时期,特别是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三河一湖”水生态系统保护与环境修复工程为重点的一项项重点水利工程的竣工,实现了盛世治水、水利盛世的新局面,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潮流中闪耀着璀璨光芒,哺育着广袤土地,滋润着29万各族群众。站在新起点上,水利部门正努力探求着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在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实践中正锐意前行。
——海北州水利局高级工程师郭守财
本报记者罗连军整理
本报记者李欣整理
感恩这个时代,让我这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亲眼见证了新青海建设的伟大成就。从看病难、看病贵到大病救助,从传统手术到世界最先进的远程智能诊断系统……青海卫生健康事业飞速发展。站在新起点,要大力弘扬新青海精神,为健康青海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 樊海宁
本报记者王臻整理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能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正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不负国盛势,奋斗正逢时,处于新时代的新起点,我将不忘初心,秉承守正创新的信念,坚持刻苦钻研,进一步推动青海生态、生产、发展的共同实现,为新青海建设、新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青海省优秀专家、青海省“昆仑英才”科研创新领军人才李军乔
本报记者赵静整理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新希望,我们要把整个身心奉献给可亲可爱的学生,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让每个孩子绽放夺目的光芒、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青海大地谱写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新篇章!
——刚察县哈尔盖镇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姚佳楠
本报记者孙海玲整理
“脱贫攻坚不是一家帮扶单位的单打独斗,它更需要企业的爱心、干部的真心以及群众的信心。”通过三年来的倾情帮扶,村里路通了,网通了,水来了,产业丰富了,村民富裕了。一项项“量身定制”的特色产业慢慢产生了效益,一个个关乎民生的短板逐渐被补齐,昔日的贫困户因为扶贫政策的有效落实,升腾起致富的希望。展望未来,我们都是追梦人,一起前行吧,我们将在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道路上牢记初心,奋力前行!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镇转嘴村第一书记 辛秉国
本报记者魏爽整理
从警八年,参与见证了青海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飞速提升、传统公安向现代公安的转变。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警察,要肩负起使命责任,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果洛州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副支队长“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宁尕才让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青海人,我热爱祖国,更热爱青海这片土地,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发展良好,我竭尽全力拓宽就业渠道,全力为青海地区广大就业人员做好服务,助力我省精准脱贫工作,以输出一人,脱贫一人为宗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为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出应有的贡献,希望青海发展得一年更比一年好。
——青海忠盛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牟全忠
本报记者陈晨整理
本报记者董慧整理
今天的青海大地,到处勃勃生机,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亲如一家!托养一个残疾人就等于解放一个家庭,作为一名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当代青年,将继续关爱关心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海东市平安区古城乡古城村康乐残疾人托养院负责人,青海五四奖章获得者 李雪燕
从二牛抬杠到使用简单农机、从手扶拖拉机普及到今天的智能化农机,青海农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一系列的惠农强农政策促使农机发展步伐加快,使我省的小麦、青稞、小油菜、牧草生产机械化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马铃薯、杂交油菜生产机械化也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4%。展望未来,青海农机将承载“一优两高”战略,补短板、促平衡,一定会向绿色、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省农牧机械推广站研究员许振林
本报记者罗连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