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我国老龄化形势发展养老市场呼唤全面放开
宁夏吴忠市金星镇金星花园社区工作人员在为老年人讲解“爱心二维码”的使用方式(11月17日摄)。今年以来,宁夏吴忠市金星镇陆续为辖区近百名老年人免费制作配发“爱心二维码”胸章。该胸章通过智能手机扫描后可显示老人的“个人识别码”及辖区派出所、社区工作人员电话,保障老年人出行安全。 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自1999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社会后,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来势猛、占比高和“未富先老”等特点。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12亿,占人口总数15.5%。“银发浪潮”之下,老年人的权益是否得到了切实的保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针对这些问题,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两年多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展开了对这部法律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
12月22日,执法检查组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八次会议作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尽管这些年来,各地各方面就应对人口老龄化做了大量工作,但我国老龄事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在思想认识、制度设计、配套规定、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仍不适应老龄化形势发展和老年人需求,法律实施中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养老体制机制仍待健全
“您看,这是我做的蝴蝶兰,这是郁金香,这是梅花……”72岁的许玉兰拿着手机,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展示着自己做的绢花,老人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许玉兰学习制作绢花的丰台区右安门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是执法检查北京一行的第一站。
据了解,这个中心由街道敬老院改造而成,集居家、社区、机构功能“三位一体”,助浴室、日间照料室、老年餐厅、志愿服务站和信息管理中心一应俱全,自去年11月投入使用以来,很受辖区里的老年人欢迎。1990年即进入老龄社会的北京,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几经探索,建立了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走在全国的前列。
然而,即使在北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仍跟不上快速发展的需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目前,“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普遍较低,贫困老年人救助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五保老年人分散供养和低保对象补助标准较低;基本医疗保障仍存在统筹层次较低,跨省异地就医结算难,大病报销额度有限和社区卫生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等问题,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未解决;长期护理保险工作刚刚起步,对失能、独居和高龄老年人的特殊照护工作严重短缺,补充性商业保险发展不充分,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险体系尚未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说道。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检查组发现,一些地方对完成这项战略任务的思想准备和应对能力不足,有的领导干部对老龄问题缺乏战略思考,养老服务用地、融资、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的国家支持政策在不少地方未能有效落地。
对此,执法检查组建议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要统筹救助体系,推进制度整合,确保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要积极研究制定和修改与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养老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立足运用法治思维和市场机制推动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老年工作机构作用,加强基层工作力量。
养老市场呼唤全面放开
市区养老院“一床难求”成为当下普遍的现象。与养老需求快速增长相比,我国养老设施和服务均明显不足。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各类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等提供的养老床位合计达到58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7.5张,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50到70张。
这一庞大缺口,无疑需要举全社会之力来共同化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而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严重不足,据王胜俊介绍,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与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用地、融资、用人、政府补贴等方面缺乏统一、公正、公平政策和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国家规定的养老机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政府有关部门对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在市场准入、服务标准、定价机制等方面缺乏积极的政策引导和配套服务,影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积极性。
要实现养老服务建设的“合力”,就必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建立公平、公正、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机制,集聚民间资本,推动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检查报告建议:各级政府要着力解决在资源配置上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重点解决民营养老机构在规划、用地、金融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具体而言,要积极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研究细化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鼓励租赁供应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盘活存量用地和利用集体土地支持兴办养老机构。研究制定养老服务业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养老服务机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放养老信贷产品。
“老有所为”模式需探索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最基础的保障,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全国已有不少省市为老年人自我管理、参与社会治理搭建了有效平台。检查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乡社区建有老年协会49万个,覆盖率达到74%。全国老年志愿者达2000万人,开展维护治安秩序、调解邻里纠纷、改善公共卫生、保护生态环境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银龄行动”“老有所为”楷模评选等丰富的活动,鼓励广大老年人踊跃参加关心下一代、基层社会事务管理、公益事业、科技指导、咨询服务等活动,促进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又要充分发挥老年人作用,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王胜俊指出,为创新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制度规划、政策完善、舆论宣传、加强老年人组织建设、搭建老年人才服务平台、提供教育培训、强化劳动保护等多方面改革创新,逐步完善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条件。积极组织健康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和参加各类志愿服务,不断探索实践“老有所为”的新模式。(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