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为你……——一位三江源牧民的自述
秋日的冬格措那湖
青海新闻网讯 我是一名祖祖辈辈生活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畔的藏族牧民,我的名字叫土关,今年52岁。我们一家5口人,以前生活在扎陵湖乡尕泽村,在青山碧水边放牧着羊群。这里草原辽阔,水草肥美,河流湖泊众多,记得小时候,我骑着马跟随父母放牧,草可以蹭到马肚子、马靴,那时这里处处是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景。
一
据父辈们说,我们玛多县从1980年起连续三年是全国首富县,当时1980年年初存栏牲畜677647头只匹,人均有牲畜110.1头只匹,平均1个羊单位占有草场1.5公顷,人均收入达463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对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候十分严酷的地区来说,是何等的荣耀啊,我们能为取得这样的荣誉而自豪!
1984年,我的家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牛羊、草场分配给牧户个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余的就是个人的”,我们的生产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然而1985年的特大雪灾,令我们损失惨重,我家及牧委会牲畜死亡三分之一以上,加之上世纪末全球气候变暖,玛多县气温越来越高,降水越来越少,持续干旱致使草场大面积退化、沙化,再加上采砂金等人为的破坏,我曾经放牧的肥美辽阔的扎陵湖草原,碧水蓝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裸露黑土地黄沙飞扬,牛羊嬉戏饮水的小河、湖泊干涸不见了,草场的退化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快的!
我的羊群在这贫瘠的草场上游荡,在那干涸的河床上寻找水洼,看着我那日益消瘦的绵羊、逐渐缩小的羊群,我的心在哭泣,这是怎么了?
我们一家以前和谐快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不得不到外州县租借草场放牧和投靠亲友以帮工维持生计,如此现状让我们这些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不知该怎么办?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二
日益恶化的三江源生态环境,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我居住的草原进行生态移民,减少人类活动,减少牲畜饲养量,禁牧天然草场,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2003年,玛多县扎陵湖乡退牧还草生态移民示范项目启动了,计划整体搬迁388户1800人,禁牧面积37万公顷,减畜11万只羊单位,发放年饲料粮补助每户8000元。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省、州、县政府的领导和我们坐在一起,讲解国家的移民政策,征求我们的意见,实地查看选点,确定了大武镇和省牧草良种繁殖场2个移民安置点。我一家和我们乡193户牧户(注:2003年——2005年,玛多县共生态移民585户2334人,分别搬迁到大武河源新村、同德果洛新村、玛可理镇玛查理村、玛查理镇野牛沟村)成为首批搬迁的牧户,搬迁到州府所在地大武镇和其他地方。
说实话,要搬迁出生我养我的故土,我们心里有万般的难以割舍和无奈,这里的花草、这里的山、这里的牛羊、这里的湖泊小溪、这里的鸭子、这里的帐房、亲戚朋友……已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心里、融入我们的血液里,然而,草场的退化、沙化及人口的增长,草地生产能力的极大下降,这里的水土已无法养活这一方人,不走,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更何况源头的生态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黄河流域许多牧民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不,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源头是我们的,绝不能让她毁在我们的手里。为了保护生态、保护源头,我们走,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也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全面保护和治理下,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得到保护恢复,昔日草原一定会重现美丽!
三
自从我们一家搬迁到河源新村后,住进了砖木结构的大瓦房,用上了自来水、电灯,看上了电视。随着这几年政府加大投资,我们新村有了卫生室、有了幼儿园、有了健身的小广场,村里全是水泥路面,出村就是街道,满街跑的出租车,到哪都方便;院子里通上了自来水,打开开关干净的水就流了出来,再也不用发愁吃水的问题。
刚搬来时,为了让我们尽快适应城镇生活,政府组织大家开展了烹饪、家庭清洁、安全用电、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培训,教会我们学会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同时政府补贴我家饲料、粮食补助8000元,后改为草原奖补机制,我家6口人每人8500元,还每户每年发放2000元的燃料补助,为55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移民发放了4000多元的生活困难补助,村里还给我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我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此后,我们县三江源办、县农牧、县人事和社举办各种科技培训,如:藏毯编织、蜂窝煤加工、建材加工、石刻经文、经幡印制、藏服加工、庭院种植、汽车驾驶、洗车、纺纱等方面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让我们掌握一门手艺,自食其力。
现如今,我家每年通过采挖虫草有1.5万元的收入,同时,租赁了村集体洗车行,月收入也有1000多元,媳妇通过政府的技能培训,在村里的藏毯厂上班,编织藏毯每月都有1200元的收入。
2013年7月,我和家人重回日夜梦想的家乡,越接近鄂陵湖,我的心越不能平静。路好了,草密了高了,河流水多了,湖面变大了,路边野生动物、鸟儿多了,家乡变了,变的美丽了,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比我们当年搬迁时更美了。
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我的眼里都是泪水,心情无比激动。我可爱的家乡,为了你的美丽,我们这些孩子搬迁他乡,我们走对了。
回首这十多年的生活,我感觉是在做梦,变化真是太大了!
我放下牧鞭,从草原来到城镇进入社区,从牧民变为城镇居民。从透风漏雨的帐篷住进遮风档雨的砖房,以吃酥油、糌粑、牛羊肉到吃蔬菜、水果、粮米,以吃雪水、河水为主转为吃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从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到出门柏油路、上门问诊、就近入学等等,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的生态移民政策让我从贫困和落后的地方迁移到城镇,让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真心祝愿我们的家乡,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