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闪闪红星照耀家乡致富路

01.03.2019  16:33

数九隆冬的季节,黄河岸边的风吹得凛冽。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上村里,早已没有了夏日时的喧哗热闹,但干净整洁的马路两旁挂着的红旗和五角星以及村门口飘扬的五星红旗在这个冬日看起来格外醒目和温暖。

红光上村位于循化县最西端公伯峡大坝下游处,距县城22公里。村内不仅有壮观的公伯峡水电站、险要的奄古录拱北宗教圣地,还有全国唯一一所由西路红军修建的红光清真寺、红军小学和18座红军宅院及1987年为纪念红军丰功伟绩的西路红军纪念馆等红色历史遗迹。

走进村子,两旁建筑风格独特的农家乐十分引人注目,“老营长农家乐”“老排长农家乐”等名字让整个村庄都散发着红色情怀。

前几年,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率先开了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村民们从最初的不接受到慢慢看到收益,想到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在党支部的带动下,开始申请开农家乐,经过各方面评定,最终有七户人家在经过重新翻修房屋后于2015年8月开起了农家乐。

75岁的陕学义正是其中一户,老人家中有7口人,儿子儿媳和女儿女婿都在上海开拉面馆。“我在家也没事干,房间空着也没用,就想着把农家乐经营起来,一年四季都开下来的话每年最少也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家里人都很支持。”老人一边打扫着房屋卫生一边说。

“这两年,村里的红色党性教育和旅游人数逐年增多,去年一年接受的团队旅游就达到了3万人次,尤其是七月一日前后,将近达到了2万人次,村子里来的人多了,农家乐就形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增加了自家的收入,村民还在长期与不同的客人接触过程当中开放和转变了思想。”乡党委副书记韩永福介绍。

陕学义老人所经营的“老连长农家院”,正是依托村子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起来的。正如老人所言:“是国家的资源和政策给我们带来了收入,因为这是自己生活的地方,所以我们能更加感受到党的恩情,村里人也会经常去西路红军纪念馆进行瞻仰,接受爱国教育。”

近年来,红光上村党支部16名党员把传承和弘扬西路红军严守纪律、团结互助、奋力拼搏、一心为民的精神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核心,始终按照建设“红色支部、富民支部”的要求,依托全省独有的西路红军红色资源和公伯峡库区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在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和特色旅游文化基地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执政能力。

其中的“红色大讲堂”和“红色堡垒在行动”系列活动更是深受党支部、村两委、村妇联以及村团支部的好评。在每月1日的“固定党日”,党员们先后进行环境卫生整治、慰问贫困户和孤寡老人、每位党员轮流在红色广场讲一个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同时还会为前来观摩的团队做免费义务讲解员。

“在这些红色文化的熏陶影响下,全村的村民都以自己是红光上村的村民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去外地开拉面馆的村民也会在店门头的牌匾上刻上五角星的标志。我们的村委会主任以前对党员还没有什么意识,自从当上村干部以后,深入挖掘红光上村的历史并深受影响,想到要起带头作用,便写了入党申请书,现在是一位48岁的预备党员。”驻红光上村干部王瑜谈道。

不仅如此,村妇联还在全村选出10名妇女作为义务志愿者。“爱国首先要爱家,作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天来红光上村观摩的人很多,所以环境整治也要从村民抓起,每个礼拜五,我都会组织10名妇女志愿者出来打扫卫生,我们的志愿队伍质量非常高。”村妇联主席马晓兰介绍。

从村落到处可见的红色元素到后来开发的纪念馆、农家乐、主题商店等红色文化,红光上村从里到外、由内而外都散发着浓浓的爱国爱党情怀。作为村民,热爱祖国首先就是热爱自己的家园,而大家也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护自己的村庄、整洁自己的家园,正因为大家都是红光上村的村民,因为这是自己红光闪闪的家乡。(罗珺)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