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包虫病诊疗技术不断提高

12.04.2017  23:28

  我省是全国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调查显示,全省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为0.63%,部分地区患病率高达8.93%至12.38%。包虫病病程较长、病情严重,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手术是包虫病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我省包虫病治疗团队不断攻克难关,包虫病治疗水平大大提高,为包虫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从术后三天下床到当天下床

  果洛藏族自治州是包虫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有的一家有好几名包虫病患者。

  2013年,家住果洛州班玛县多贡麻乡旦增的妹妹被查出患有肝包虫。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旦增陪妹妹到省城就医。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旦增的妹妹接受了手术。旦增清晰地记得,手术很成功,妹妹在床上躺了三天就可以下床活动。

  今年,旦增的哥哥和侄女也因肝包虫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做了手术。“没想到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床活动。”旦增激动地竖起大拇指。

  “前几年包虫病患者手术后,一般需要三四天才能下床,甚至在术后会出现发热的症状。随着经验的积累,技术的提高,我省包虫病诊疗技术水平的日益成熟,患者的康复过程大大缩短,而且基本上不会再出现发热等症状。”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说。

病情越复杂,对技术要求越高

  因患晚期泡型肝包虫病,家住果洛州班玛县达卡乡的包虫病患者哲瓦周琼命悬一线。经诊断,她的右半个肝基本被包虫病侵蚀,并已危及生命,常规的手术治疗已经无法帮助她解除病痛,急需实施自体肝移植手术。

  自体肝移植,通俗地讲,是指把肝脏与人体分离,运用器官移植技术把病变部位切除,再将剩余的肝植回人体。这一手术听上去简单,但相当具有技术含量,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肝脏外科都力图突破的全新治疗手段,在国内仅有少数医院能够开展。

  青大附院包虫病外科的专家团队决定为哲瓦周琼实施自体肝移植手术,通过长达17个小时的手术,哲瓦周琼的肝脏恢复了功能,手术成功。据樊海宁介绍,这项当前全球肝胆外科领域最具挑战的复杂手术,在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指导协助下,青大附院已为我省包虫病患者成功实施了6例。

科研支撑技术发展

  技术的提高离不开科研的支持。

  就在不久前,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省人民医院、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省妇女儿童医院完成的“包虫病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图谱系列专著”课题成果评价,认为该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省包虫病今后的精准诊断奠定了基础。

  我省先后成立了青海省包虫病临床诊疗研究中心、青海省包虫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青海大学包虫病研究中心等,在人才培养、医学转化、技术创新、基础研究等诸多领域开启新的模式。

  与此同时,我省多次组织国内、国外专家学者就包虫病诊断、治疗等最新的研究成果等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不断将最新的适宜性研究成果应用到青海省包虫病的防诊治方面。

“从我省包虫病防控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推进综合防治,是各医疗单位的职责和使命。”樊海宁说。

(摘自4月12日西海都市报A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