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提升群众“绿色获得感”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我省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与制度建设同抓、工程治理与自然修复并重,坚持不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全省各族群众守望蔚蓝天空,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健康干净水的愿望不断成为现实,绿色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
2016年,我省坚持顶端设计和工程支撑并举,算“绿色账”,走“绿色路”,打“绿色牌”,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节能减排降碳入手,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已全面展开,省州县乡村五级管理实体完成组建。“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正在形成,年度任务已圆满完成。
同时,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先后完成青海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和环境功能区规划,制定三江源、祁连山重点生态功能区20个县的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修编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柴达木地区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等规划,会同编制42个县级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规划,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
此外,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扎实推进,完成投资10.5亿元。实施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做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分解下达工作。落实大气、土壤、水环境质量红线,开展县级环境功能区划试点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体试点,协调推进大通、湟中、循化、贵德、互助和民和六个县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生态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省生态状况日益好转,重点生态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完成阶段性任务。主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5%,湟水河出省断面IV类水质比例达到8.3%。预计全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