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种植区蔬菜滞销困局如何破解

13.10.2014  10:29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今年秋季,我省多个蔬菜种植区的农民心里有点沉。互助、湟源、湟中、大通等地的蔬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滞销,很多地方的蔬菜无人收购,只能任其烂在地里……

   对话人物:西宁市农牧局农业处处长冯玉珠

  对话记者:郑思哲

  记者:西宁市蔬菜主产地集中在哪些区县?产量每年大概有多少?今年西宁市多个产区出现蔬菜滞销情况,是什么原因?

  冯玉珠:西宁市蔬菜生产面积32.3万亩,年产量76.1万吨,其中,大通县蔬菜生产面积12.16万亩,年产量29.94万吨;湟中县蔬菜生产面积13.18万亩,年产量31.15万吨,湟源县蔬菜生产面积4.69万亩,年产量10.55万吨。西宁市的露地蔬菜主要品种为甘蓝、胡萝卜、大白菜、青蒜苗、西葫芦、菠菜等,主要在6月底7月初到9月底10月初集中上市。

  截至8月底,西宁市蔬菜种植面积30.05万亩,产量49.35万吨。今年前期气温虽然低,露地蔬菜上市时间推迟,但温室的扣棚生产率明显提高,接近90%。进入7月份以来,青藏高原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地产蔬菜交易量达到了50%。

  今年不光是西宁市,全省很多种植蔬菜的地区都出现了蔬菜滞销的情况。蔬菜滞销主要是因为今年天气偏凉、雨水较多,造成西宁市蔬菜集中上市期比往年晚10天左右,蔬菜市场的行情比往年差一些。

  主要原因:一是蔬菜总产量供大于求。近几年,许多外地及本省的种植大户租赁西宁市的土地种菜,总产量增加了,但销售渠道并没有增加,赶上今年蔬菜丰产,供需矛盾就凸显出来了。二是蔬菜品种结构不合理。季节性、结构性蔬菜品种过剩,大白菜、甘蓝等大众菜集中上市,出现销售难的问题。

  记者:我省蔬菜的销售渠道有哪些?

  冯玉珠:我省蔬菜销售渠道主要是本地和外销。但本地市场需求量有限,包括省内其他州县的需求也是有限的,因此,出产的蔬菜一半以上需要外销。外销主要靠一些合作社和经纪人,他们有熟悉的、相对固定的销售渠道。种植面积大的乡镇依靠这些销售渠道外销一部分。但整个西宁市这么大的种植面积,一旦市场发生变化,蔬菜就容易滞销。

   记者:农民种什么作物农牧部门如何指导调节,为何每年都有农户盲目种植?

  冯玉珠:农牧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农民调节种植结构,并在种植技术上培训和指导。怎么种可以由农牧部门指导,但是,种什么,基本上是由市场和农民决定的。

  农民种植有一定的盲目性,农民对市场的信息、市场的分析等不是很透彻。其实不光是农民,一些与农业相关的部门,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也不是很准确,所以,在生产指导方面有欠缺。

  记者:很多蔬菜滞销,地头价格低,但农贸市场的菜价为什么浮动不大?

  冯玉珠:一方面因为组织化程度不高,农民的销售渠道不畅,销售有难度。农民种植的蔬菜难以直接进入市场,价格上不去。另一方面,蔬菜流通渠道不畅。我们常常发现地头的菜很便宜,但到了市场价格就比较高,原因就是中间环节太多。还有一个方面,指导农民种植缺少市场研判。

   记者:我省每年都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有没有起到作用?

  冯玉珠: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畅通销售渠道,解决蔬菜主产区集中上市蔬菜难卖的问题,促进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和农校对接。

  农产品对接会开展已经两年,去年由西宁市承办,今年由西宁、海东两个市主办。对接会主要组织了农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超市、餐饮企业、院校等196家单位、企业参加产销对接会,会上达成协议59项,现正在逐步落实中。

  农产品对接会只是解决农产品销售的一项工作,蔬菜等农产品还是要依靠大的市场来带动、流通。

  记者:如何预防和有效缓解这种蔬菜丰产却滞销的现象?

  冯玉珠:为有效预防菜“贱”伤农,西宁市农牧局正在制定蔬菜政策性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方案,同时,为加快推进规模化蔬菜生产经营,还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激励机制。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