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取得丰硕成效

20.09.2018  22:32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雒婷 摄影报道) 9月20日,省地震局召开青海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新闻发布会,青海省地震局副局长马玉虎就近年来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通报。

  青海是一个多地震的省份,是我国地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之一,也是多民族聚居的西部省份之一,无论人口数量还是分布面积,少数民族均占相当比重。因此,要做好青海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近年来,省地震局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宗委、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层面,科学谋划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科普工作局面,并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发展。

  为切实做好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省地震局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青海省防震减灾条例》,明确了政府及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地震科普馆、科技馆和地震遗址遗迹的建设保护;将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任务,通过考核发挥“指挥棒”作用,有效推动了各地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省地震局与省教育厅、省科协联合开展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创建相关工作;联合省科技厅、省民宗委和省科协印发了《关于加强青海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联合省委统战部、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政府翻译室、省教育厅等20余家单位召开青海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联席会等,通过多方联动,省地震局构建起宣传科普大格局。

  据了解,自2012年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以来,我省共认定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乡镇、企业、军营)37个,其中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0个;青海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学校73所,其中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学校4所;格尔木市被认定为青海省防震减灾示范市;玉树市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助推了我省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工作。

  针对我省民族地区的特点,省地震局注重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创作和推广,以培养防震减灾意识为目标,采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形式,创作、整理、翻译和出版了一批适合青海民族地区的实用宣传产品。其中,藏语歌曲《防震减灾拍手歌》获得2016年中国科普十大歌曲之一;歌曲《那一刻》和《防震减灾拍手歌》荣获2018年全国防震减灾作品大赛影视作品类三等奖。

  为开展好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省地震局通过印发实施意见、召开新闻发布会、在门户网站建立科普专栏、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并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夯实自身能力。

  下一步,省地震局将进一步发挥市县基础作用,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内容,进一步繁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作品创作。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坚持总揽全局与协调各方相结合,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水平,切实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为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