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马文好的奋斗人生

06.06.2018  12:30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樊永涛  通讯员  史玉萍  摄影报道)初夏时节,记者来到郭勒木德镇东村脱贫户马文好家的新房,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客厅里,妻子端出花卷、馒头和茶水,忙着招待客人,瘫痪在床的老父亲和小孙子聊得正开心。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盛开的盆花上,一派温馨的景象。马文好家2015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仅用一年时间,在2016年就顺利实现了脱贫。

正在喂牛的马文好

  “看看今天的好日子,再想想几年前我家的情况,我感觉就像做梦一样,现在的家才叫家,让我更有盼头了。”过上体面而又幸福的日子,这是39岁的马文好盼了多年的梦想。

  时间倒退到三年前,村里人说起马文好这个大孝子,是既敬佩,又同情。马文好家以前住的是四间土坯房,墙上的裂缝比手掌还大,父母双双瘫痪在床,妻子回了娘家。马文好一个人照顾父母,擦屎端尿,不离不弃,生活全靠亲戚接济,日子过得很艰难。看到邻居慢慢都盖上了新房,一家人和和美美,马文好的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东村,第一书记杜发星来到东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那天开始,马文好家的生活慢慢变了。2016年,他享受到了政府6.5万元的建房补助,联点帮扶单位北控绿产格尔木光伏电站和中国电信格尔木分公司提供了建房用的钢筋、水泥、沙子等材料,并运到家门口,马文好几乎没花钱就盖起来了160平方米的大房子,圆了多年的新房梦。

  俗话说“有房才有家”。新房盖起来了,喜事一桩接着一桩,离家多年的妻子又回家了,孩子出生后,这个家里传出了久违的欢笑声,马文好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了,腰板也挺直了,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村里人都说,马文好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现在家里情况好了,我不能坐在新房里等、靠、要,现在政策这么好,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过上好生活。”住进了新房,马文好准备利用院子里废弃的两座土坯温棚搞家庭养殖,自力更生增收致富,但是资金的事让马文好犯了难。杜发星得知马文好的想法后,帮他申请协调了“530”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马文好最初养了22只鸡,看到鸡苗的价格越来越高,养鸡成本高不划算,这两年养牛价格很好,2017年马文好又养了22头育肥牛。为了早日还上贷款,马文好起早贪黑整天在牛棚里忙碌,在他的精心喂养下,育肥牛个个膘肥体壮。马文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再有三四个月牛就可以出栏了,到年底可以卖个好价钱,一头牛除去草料成本可以净赚200元,再加上家里4亩黑枸杞收入,一年实现增收一万多元根本不成问题。“这种养殖方式很适合我,可以照顾到家里的老人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马文好高兴地说。

  "我们按照扶贫政策为马文好家的4口人实施了低保兜低,马文好的父亲今年84岁了,享受高龄补贴,加上民政和残联部门发放的残疾人补助和民政生活物价补贴等资金,再加上帮扶单位的帮扶,马文好家已经实现了脱贫。目前,马文好自我发展,搞家庭养殖实现增收,再加上种植黑枸杞,现在一年收入3万元,不出几年马文好就能够成功走上致富的道路。”杜发星告诉记者。

  眼下还有一件事让马文好忧心,贷款马上要到期,自己的家庭养殖才刚开始,不能如期还贷款到时候该咋办?正在马文好发愁时,中国人民银行格尔木市支行有关负责人到他家了解扶贫贷款情况,听了马文好的担忧,该负责人表示按照政策可以延期,后期还可申请贷款,这让马文好吃上了定心丸。脱贫之后的马文好尝到了政策的甜头,有了扩大发展的“野心”,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计划明年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0头左右,等养殖路子走顺了,再建几座像样的标准化牛棚……说到今后的打算,马文好信心十足。

  “扶贫不养懒汉,扶贫工作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努力转变贫困户等、靠、要的观念,我们注重引导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与其坐着等不如苦着干,才能真正帮助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从“扶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第一书记杜发星注重从思想上抓脱贫,为脱贫户树立了自力更生求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来,格尔木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分类落实“七个一批”“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等措施,大力实施“18项脱贫指标要求”,着力构建“1+7+10”政策保障体系,形成了从就业、产业、医疗、教育、低保生态到全社会各个行业齐心协力助脱贫的大格局,尤其注重思想教育宣传,让脱贫户彻底甩掉落后思想,振奋精神自力更生发展致富。如今,全市237户741人贫困户都像马文好一样顺利脱贫,走上了勤劳致富之路,迈出了脱贫致富的铿锵足音。

政府“帮一把” 自己还要“蹬一脚”
  青海新闻网讯 流水潺潺,良田遍野,漫步村道,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