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好安宁村的勤务员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第一书记感言】
扶贫工作无小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这样才对得起“第一书记”的称谓。
——湟中县田家寨镇安宁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勇
【我的得意之作】
从西宁市出发,一路向南,沿着风景秀美的乡村道路,驱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湟中县田家寨镇安宁村。过去的四年里,杨勇基本上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床,沿着这条路线赶在9点前来到安宁村村委会。这里,是这位市直机关工委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地方。
安宁村距离西宁市52公里,别看它路途不远,但这里却是一个典型的脑山地区农业重点贫困村。2015年,西宁市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富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市直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杨勇主动请缨,来到这里成为安宁村驻村第一书记。四年来,杨勇身边的驻村干部换了一波又一波,只有他坚守扶贫第一线,用双脚走遍了安宁村的角角落落,村民们亲切地称他“勤务员”……
要让安宁村大变样
初到安宁村,杨勇心里落差极大,虽然离省会西宁不远,但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却十分薄弱,一条宽3米的小路是村子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部分贫困户住的房屋还是危房,村子里连个像样的文化广场都没有。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杨勇看到了村民们期盼的眼神。“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怎样,都要先让安宁村大变样,只有这样才能坚定村民们脱贫的决心。”于是,杨勇开始了他的“奔波”路,跑项目、要资金、拉赞助……如今,走进安宁村,道路宽敞、好走了;村民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村级文化广场修建起来了;全村每户都配备了生活垃圾桶、节能电饭煲;通讯光纤基站不仅在村里修建了起来,线路还拉进了村民家里,结束了安宁村无光纤网络通讯的历史;环卫垃圾清运车开进了村里,切实改善了村里的人居环境。望着宽敞的文化广场,广场上的太阳能灯、休闲凉亭,还有在篮球场打篮球的孩子们,贫困户李生明告诉记者:“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杨书记。村里能发生这些变化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我们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还像城里人一样也有了自己的休闲广场,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要让安宁村民大发展
安宁村海拔2700多米,村里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产业较为单一且村民生产技能落后,属于纯粹的靠天吃饭,加上村里被列为水源保护地,因此无法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了尽快带领村民致富,杨勇绞尽脑汁,在多次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后,结合安宁村实际,制定出了符合村里发展致富的实施方案和贫困户扶贫具体措施。
“让群众多渠道增收、多渠道致富”这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实现目标。紧盯这个目标,杨勇鼓励引导1户贫困户在格尔木发展租种温棚蔬菜种植;支持1户贫困户在德令哈从事出租车租赁经营;对发展种养殖产业的贫困户加大指导,落实扶贫资金3.78万元,并帮助提供生产服务信息;对5户家中无劳力的贫困户,将产业发展资金7.5万元入股田家寨镇农业科技博览园,通过入股分红为其增加收入。
我就是村民们的“勤务员”
2018年杨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任,他知道在这场不能输的脱贫攻坚战役中,他必须要坚持到底,虽然对妻子和女儿有着太多的愧疚,但是他舍不得安宁村的每一位村民。于是杨勇再次来到了安宁村,履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责任。
在贫困户李生明心里杨书记心肠好,跟老百姓一条心。不管村里谁家有事,他都会到场,就像村民们的勤务员一样。李生明的儿子在德令哈开出租,过年才会回来,老两口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安全系数低,是杨书记争取到了危旧房改造资金帮助他们改善了住房条件。远远看到杨书记和记者走过来,李生明加快了脚步迎出门来,他告诉记者,他们老两口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有个病也不敢上医院怕花钱,杨书记来后改善了村里的医务室,现在伤风感冒一些常备药在医务室都有,不用出村子就能买到,而严重些的病需要住院时,他们还有医保和临时救助金,这让在外打工的儿子也放心不少……
杨勇说,虽然安宁村如今已经实现了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但是实现乡村振兴将是一场更加艰巨的战役。站在新的起点上,杨勇和他的伙伴们又信心满满地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