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最新史料披露

11.09.2015  18:46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葛修远 卢海宁 王颜欣):首次发现和披露的《马占山痛告国人书》,为马占山将军向日军“投降”实为诈降的史实再添新佐证。

  来自国内人文、社科、历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马占山将军的后人,日前集聚青海省西宁市,参加“马占山将军爱国主义精神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会议主办者首次披露了《马占山痛告国人书》,此文是马占山于1932年9月18日以电报的形式向全国人民发表的抗日檄文,以史料的形式为“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向日军“投降”实为诈降的史实再添佐证。《马占山痛告国人书》的内容长达4000余字,文中写道:“佥以危急存亡,间不容发,欲解决目前难关,惟有将计就计,向敌诈降,缓敌追击;且可得存实力,静候关内出兵,再举义旗,以作内应,而收夹攻之效,而日寇侵我之种种阴谋,亦可随时侦探。保存实力,以图重举义旗。

  齐齐哈尔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孙文政在其论文《马占山抗战精神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阐述的观点是:“马占山在多方呼吁声援无望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诈降日伪。关于马占山在出任伪职的40天里,以往有很多学者讨论是否是诈降。这个问题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学术探讨,从马占山任伪职期间,没有做过一件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且出任伪职40天后,毅然再次举起抗日大旗,这就是马占山诈降的最有利证明。马占山英勇抗战的行为种体现出了责任担当精神、自我牺牲精神,英勇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且体现出了全民性、民族性、延续性和时代性特征。

  历史资料显示,马占山于1932年2月降日,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3月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期间他利用伪省长的身份,筹集了一部分军费和军事物资秘密送往黑河等地以备抗日之用。4月1日,马占山即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通电反正,再举抗日旗帜。马占山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青海师范大学王延欣教授的观点是:“马占山将军在国家危亡时刻挺身而出,打响了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在论文中写道:“在东北抗日初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马占山不得不用缓兵之计诈降。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坚定一心拨乱反正,不过月余,他便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并秘密将12辆汽车、6辆轿车、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横行东北。在民族风雨飘摇之际,马占山一上任,立即着手部署江桥阵地,发表宣言,准备抗敌。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率领1.3万守军英勇顽强地迎战3万多日本侵略军,坚持了半月之久,终因力量悬殊,装备落后,孤军奋战,后继无援不得不退出省城齐齐哈尔。而后,马占山又在海伦等地多次与日军交战,由于孤立无援,均以失败告终。于是马占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选择了诈降日本。正是这段历史,使得学界对马占山当年是否确为诈降日本至今仍有疑义。马占山投降日本的行径曾一度激怒了当时全国民众,受到了国内外的严词遣责。而日本侵略军同样视马占山为傀儡,防范甚严。从“抗日英雄”到“汉奸省长”,马占山在抗日的过程中在夹缝中求存,背负了数不清的骂名。

  在论及马占山将军对中国抗日战争所作出的贡献时,马占山的曾外孙,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韩明先生撰文描述:“九·一八” 国难后,日军进犯黑龙江省。曾外祖父于危难之中受命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他不顾蒋介石不抵抗命令,在嫩江桥畔,奋起杀敌,打响了震惊中外的“武装抗日第一枪”,史称“江桥抗战”。中国人民喜爱他敬佩他,把他称做“民族英雄”。日本侵略者憎恨他惧怕他,把他叫做“马贼”。

  韩明先生在《我的曾外祖父马占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相处与交往》一文中写道:“在曾外祖父戎马一生与共产党人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中,他不断地受到影响和教育,逐步地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在“西安事变”中,曾外祖父率先在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通电全国的“八项主张”上署名,他还建议张学良将军与共产党达成一致,和平解决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善后工作。在此期间他还有幸结识了周恩来总理,并建立了友谊;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他与邓宝珊将军从内部敦促傅作义将军接受和平改编,实现北平和平解放。”

  与会学者认为,马占山跨越了政党间的敌对,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贡献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是无愧于历史的抗日民族英雄。历史在肯定马占山“江桥抗战”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打响第一枪的同时,也没有抹去他为了保存抗日有生力量而降日的经历,这是对一位抗日民族英雄客观全面的了解,更是对历史真实的还原。在此间“马占山将军爱国主义精神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在研讨会上一同分享了自己的关于抗战、关于马占山的研究成果。学者们的研究范围十分广阔,涵盖了从马占山将军打响的抗日战争第一枪到中国共产党主导的全面抗日战争及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等多个层面。

  解放军通讯学院张学军教授在题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抗战及其世界意义》的发言中阐述的观点是:“中国抗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东方战场的起点,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东方主战场,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北进”和“南进”的战略计划,支援和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反攻,对日本最后投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青海师范大学教授曹海玲在《遥远的战场 永恒的丰碑——从“江桥抗战”论抗战精神》的发言中认为,江桥抗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江桥抗战所迸发出的为民族利益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血战到底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为此后的全面抗战奠定了舆论基础和价值导向。江桥抗战和马占山因此成为代表抗战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时代符号。

  “马占山将军爱国主义精神学术研讨会”由民革青海省委员会与青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8日在青海西宁举行。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西明,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民革青海省委主委马志伟(马占山嫡孙),青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张银生、校长刘同德参加了研讨会。

我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Qhnews.Com
我省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7月14日至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