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三大攻坚战” 交上青海新答卷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在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那笔贷款真是一场及时雨。”有了银行贷款,蒋立燕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水果品牌并且逐步扩大经营规模。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我们还要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增收等措施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小龙院村在第一书记苟生旺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以前家门口有条河,但是脏乱差,谁都不愿意去,现在水清岸绿景色美,一路都是美景,我们都爱来这里散步。”金瑞祥口中的“这条河”历经四年建设,如今变成了碧波荡漾、美丽宜人的北川河公园……
决战决胜,必须攻坚克难。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
观大局,察大势,谋大事。刚刚过去的2018年,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无畏攻坚的挑战,抓住攻坚的机遇,“三大攻坚战”取得实效,为决胜全面小康强基固本。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绝对贫困人口“清零”、加力推进污染防治……2019年,我省聚焦主要矛盾,加强协调配合,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让更多群众过上好日子,让蓝天成为高原上最亮的底色,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实施的光伏扶贫项目助力乡村实现“美丽蝶变”
做好“稳”字功,精准防范金融风险
思所以危则安矣。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必须防患于未然,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蒋立燕是万众创业中的一员,创业之初,她也曾因为贷款问题犯难过,在被多家银行拒绝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青海银行申请贷款,没想到4天内40万元的贷款就到账了。
“如果没有青海银行那40万元贷款资金的支持,我也不可能在2015年顺利创立自己的水果品牌羽翼香蕉。我从2014年300万元的年营业额,扩增到目前近2000万的年营业额。去年的贷款支持力度更大,达到了100万元,有了青海银行的帮扶,我对于今后的经营更加有信心了。”蒋立燕告诉记者,2018年,香蕉批发行情平稳,她继续扩大了经营规模,资金不够时,还会继续向银行寻求帮助。
“4天40万元”的背后是银行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撑。
去年,我省在多次重要会议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屡被提及,一系列针对金融风险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效果逐步显现——制定实施防范金融风险三年行动计划,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协调融资160多亿元应对重点企业债务兑付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底线。
落地实施首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西宁市成功发行首单绿色金融债,聚能钛业登陆“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稳步推进。
金融有一池活水,发展就有一片天地。今年我省将突出抓好国有企业去杠杆,优化企业资产配置,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切实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持续压降不良资产,深入开展金融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继续做好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整治。
同时,按照“坚定、可控、有序、适度”的要求,加强政府债务规模预算和限额管理,严格限定举债途径和资金用途,分类审慎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把握好房地产调控的时度效,防止房价出现异常波动。
扭住“精准”,脱贫攻坚全面“清零”
2018年年末,对于扎群老人在内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优云乡德当村37户贫困户来说,真是个大喜的日子。他们告别大山深处破旧的危房,搬进县城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从此,再也不惧怕冬季的寒冷和破旧房坍塌的危险。
“干部结对帮扶后,经常到家里上门服务,讲政策,送资料,不清楚的随时可以打电话,我们心里热乎乎的。”扎群老人是德当村村民,也是该村精准扶贫的建档立卡户,他年事已高,长年患病,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聚焦精准、尽锐出战。2018年我省落实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14亿元,制定实施深度贫困地区“2+5+N”攻坚政策体系,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十三五”总工程量的97%,光伏扶贫实现全覆盖,12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超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过去一年,全省上下坚持精准,强化协同,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年度实现526个贫困村退出、17.6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8.1%下降到去年底的2.5% ,12个计划退出县(市)顺利实现摘帽。
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在致贫原因更复杂、脱贫难度更大的情况下,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考验着扶贫干部的智慧。
“目前,全省剩余17个贫困县中还有12个是深度贫困县,7.7万贫困人口中6.4万是深度贫困人口。可以说今年全省攻坚的重点在深度,难点也在深度。”据省扶贫局局长马丰胜介绍,针对我省深度贫困现状,今年将重点打好稳定增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特困群体的“四场攻坚战”。
通过产业、就业、光伏、生态公益性岗位和政策性兜底等手段,保证深度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来源。全面补齐深度贫困地区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饮水安全、住房保障等,破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持续抓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民政救助等惠民政策落实,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瞄准贫困孤寡老人、重度残疾贫困群众、大龄单身贫困青年、单亲贫困家庭等“四类特困群体”,做好“托底”和提升工作。
加力推进污染防治,还青海大地天蓝草绿水清
没有浓烟,也没有刺鼻的味道,距离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新城区一公里的地方是杂多县垃圾处理厂,一套垃圾焚烧装置正在有序运转。这套专门为高原地区“量身定制”的垃圾高温热解设备经过多次试验、改进后正式投入使用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
“该设备在高海拔地区的垃圾处理能力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设备的投运,可基本解决县城生活垃圾处理这一难题,减少土地占有,减少污染,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据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设备日处理能力可达20吨,系统智能化程度非常高,操作人员只需控制操作按钮即可完成所有作业流程。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努力还青海大地天蓝草绿水清。过去一年,我省坚决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强东部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淘汰燃煤小锅炉789蒸吨,主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4%,湟水河出省断面Ⅳ类水质全面达标,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实现双提升。
从牧草丰茂的草原牧区到河湖清澈的社区公园,从鲜花簇拥的城市街道到绿意盈盈的青山坡谷,更多群众在看得见的青山绿水间获得了满满的幸福感。夏天,从郁郁葱葱的湟水河湿地公园出发,沿着依河而建的“西宁绿道”一路向东,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湟水河宛若一条绿色丝带,在省会西宁市蜿蜒穿行。它见证着这座高原现代化城市的日新月异,也记录着青海绿色发展新征程的时代变革。
今年,将聚焦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零容忍”态度铁腕治污。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再淘汰一批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因地制宜推动清洁能源供热取暖,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管理。
加强饮用水源地管护,推进河湖管理“清四乱”和河道采砂整治行动。实施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巩固提升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好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成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制度改革,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用重典、严执法,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