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25.05.2016  11:12

                   

  这几天,西宁市民吴先生正在为给父亲选择一家合适的养老院而发愁。母亲早逝,父亲因曾经突发脑溢血导致偏瘫,儿子正面临高考。吴先生夫妻俩平时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实在无力照顾瘫痪在床的老父亲,思来想去决定找家养老院。

  “看了好几家养老院,一听说父亲的病,很多都不愿意接收……”吴先生叹息道。

  吴先生的烦恼不是他一家独有。

  近年来,我省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5年底,全省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69.7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86%,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43.37万人,占总人口的7.37%。

  人到老了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养老和看病,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到底能不能兼得?

  "医养结合"时机已经成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健康及医疗的担心,在老年人群体中占了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也就迫切需要我们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的同时,还要提供综合、连续、适宜的医疗服务。

  但是,目前我省健康养老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据统计,目前全省设立老年病科的医疗机构只有18所,老年病科床位数共有727张,配备的医护人员全省只有387人,健康养老服务的能力严重不足。而且,医疗和养老分别处于两个独立的体系之中,有医无养、有养少医、医养分离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健康养老、医养结合的配套政策措施也不完善,存在着政策保障不足,养医衔接程度不高,服务能力欠缺,工作机制不健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虽然医养结合工作目前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也有许多有利条件。”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李晓东对这项工作的推进却是信心满满。

  “全省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使实施医养结合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增强了老年人利用医疗服务的能力,为医养结合增添了持续的动力;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实施,老年人健康体检、健康管理、养老照护试点等工作积极推进,我省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先行一步开展健康养老服务,为推进医养结合探索了道路,摸索了经验。”

  为了确保医养结合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我省民政部门也是极力配合打好“组合拳”。

  “我省养老服务工作一直不断创新改革。率先启动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截止到2015年底,我省已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890个,实现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服务床位的建设目标,初步建成了政府负责兜底性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参与多样化养老服务供给、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并存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张作森告诉记者。

  这一切都表明,在我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医养结合”增进老年人福祉

  “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省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明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70%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藏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方向和政策;今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我省实施意见,为我省69.77万名老年人有尊严、优雅地老去提供了制度支撑。

  未来的“医养结合”可能会有几种存在形式呢?李晓东对记者如数家珍。

  我省的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一部分老年人选择在养老机构颐养天年,所以要从机构和居家两个层面开展工作。一个层面面向机构养老人员,以县级综合医院、中藏医院、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与辖区的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三级综合医院和中藏医院与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合作关系争取今年覆盖所有养老机构;另一个层面面对大量的居家养老老年人,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与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家庭建立协议,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比例今年要达到65%以上,到2017和2020年,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

  “医养结合”就是要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服务。今年9月底前,全省80%的公立医疗机构要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大部分二级及以上医院要设立老年病科或老年病门诊。

  对于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我省卫生计生部门将给予积极的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员配备、诊疗项目设置、业务流程等方面给予指导。对于规模较大、暂不具备设立医疗机构条件的养老机构,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可协调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立分诊点或派驻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生到养老机构、社区多点执业,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中藏医药在养生保健中有资金的特色,尤其在老年人保健方面有独到之处,我省“医养结合”将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健康养老服务。同时,各级医疗机构将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开展康复项目,为老年人康复提供专业服务。

  “医养结合”突破难点 解决短板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只有用创新性的思维和不断深化改革的勇气,才能解决短板。“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也亟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突破难点问题。

  我省将抓住“医”、“养”、“合”三个关键字,在“合”字上下功夫。

  李晓东告诉记者,面对同一个服务群体,养老服务主要是以生活照料为核心,医疗卫生服务则是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主。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是要将原来相对独立的两个体系的资源,在老年人健康养老这个共同点上实现功能互补、资源共享,而不是简单的服务重合或功能混合。此外,要明确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养老机构主要负责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老年人提供疾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机构设立的养老床位应以康复治疗为主,要防止把健康养老服务变成单纯的养老生活照料。

  “健康养老服务费用谁来支付、怎样支付?”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也关系到医养结合能不能长期持续推进。

  “通过建立社会、政府、家庭多方面共担的费用支付渠道,确保老年人得到及时便捷、优质可靠的医疗卫生服务。”

  李晓东说,“医养结合”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立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健康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确保基本的健康养老服务保障。其次,要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同时结合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导等提供免费的服务。在积极开发商业健康养老产品的同时,推进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引导老年人家庭投保老年人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险,提高保障水平。

  “让自己有尊严地老去”是很多人的愿望。随着“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的逐步打通,这一愿望将不再只是梦想。

                                                                                        (摘自5月24日青海日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