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扩供给补短板力促农牧区建设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省住房城乡建设力促全省农牧区建设升级成为消化过剩产能,保障原材料产业稳步发展的投资新亮点。预计到6月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和农牧区危旧房改造完成投资40亿元。仅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全年将有效消费钢铁15.6万吨,水泥104万吨,砖78亿块,有望拉动经济消费62.4亿元。
一是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 安排建设300个高原美丽乡村,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300个村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省、市(州)、县党、政、军、企事业结对共建单位960个。预计到6月底全省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投资约9.5亿元,省、市(州)、县三级财政通过预算安排6.9亿元资金,其中:省级财政4.35亿元,市州级财政配套0.94亿元,县级财政配套1.97亿元。
二是农牧区危旧房改造稳步实施。 2016年共安排农牧区危旧房改造任务6.5万户,农村建筑技能示范户2.1万户,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总量16.78亿元。截至5月底,全省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开工20300户,开工率31%,开工面积140万平方米,竣工3756户,竣工率6%,完成投资5.64亿元。预计到6月底,全省农牧民危旧房改造开工率将达到50%以上,完成投资约7.6亿元以上。
三是农牧区垃圾污水处理有新作为。 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青海省农牧区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五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全面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农牧区垃圾综合治理工作。着力推进门源县、贵德县2个国家污水治理示范县和湟水流域环青海湖地区10个县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两个国家级示范县已编制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
四是门源灾后恢复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指导门源县编制完成了《门源县地震灾后农牧区居民住房恢复工作实施方案》。8630户灾后恢复建设和维修加固工作已全面启动,开工率达到70%以上。预计到6月底,开工率可达到95%以上。
五是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我省325个村分三批向国家申报了传统村落保护名录,41个村获批。目前,已有20村争取到中央补助资金0.6亿元(每村补助标准300万元),并已全部开工建设。为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工作,印发《青海省传统村落保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详细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工作目标、专项资金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印发《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村庄省级联村专家名单及相关制度》,安排25名省级专家联点20个建设村全力指导保护建设工作。同时,指导21个尚未获得国家补助资金的村庄完成了保护建设规划资料补充、档案制作等完善工作,为下半年申报国家专项补助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