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搭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走进江苏省扬州市环保局监控中心,只见工作人员轻击电脑,为记者打开屏幕上的“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点击“污染源”模块中的“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便可以看到扬州市 “六圩污水处理厂”中许多橙色和绿色的箭头。
“这些箭头是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后的‘路线图’,通过这个‘路线图’就可以直观地了解污水处理的流程。”扬州市环保局监控中心副主任刁劲辉告诉记者,“移动鼠标,点击图上的‘水龙头’图标,便可以显示化学需氧量为26mg/L,这是污水处理厂的实时数据。”
2009年,扬州市环保局开始启动环保科学监管体系建设,这一体系的建设旨在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来提升环保的监管能力,这其中信息化是重中之重。当环保局行政办公和相关业务电子化之后,需要有一个载体把涉及环保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于是地理信息系统应运而生。“就像厨师做菜,现在一道道菜都做好了,还需要把它们都放到一张桌子上去。”刁劲辉形象地比喻说,“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就好比这张桌子,有了这张桌子,公众、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政府相关部门都可以到这里来获取相关信息。”
■海量信息从何而来?
集成11个需求模块,在地图上将环保专业数据制成专题图层
在“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中,记者看到这套系统集成了污染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土壤与生态、固废管理、辐射管理、建设项目、机动车排气、综合分析、模型分析共11个模块。
这11个模块实际上是在地图之上将扬州环保的专业数据制作成专题图层。“在这11个模块中,污染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是建设的重点,我们完成了数据上图的过程后,再把环境保护相关的污染源数据、环境质量数据在地图上以可视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比枯燥的数据更有意义,也更容易让人看懂,更重要的是可以将11个模块的数据在地图上进行集中立体的展现。”刁劲辉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污染源模块下又分了8个子模块,刁劲辉选中“国控”子模块,随即扬州市32个国控污染源就全部在地图上显示出来。选中“扬农化工有限公司”,企业的详细信息一目了然,“周边分析”一项就可以看到这家企业的环境统计数据,排污申报数据、污染源普查数据、排污收费数据、自动监控数据等信息。除此之外,系统还可以根据范围设置选项,查看设定的范围内是否有居民区、学校、医院及饮用水源,可以便捷地了解周围环境的地理空间位置关系。
除了查看国控污染源,还可以通过“污染源分析”子模块对不同年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情况进行对比,通过分析还可以进行排名。刁劲辉随即给记者现场演示了一番,根据2010年的环保数据进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对比,系统可以直接列出前10名的企业。
目前,全市安装在线监控装置的96家企业都在地图上进行了标识,随意点击一家企业,可以看到企业实时排放情况,小时数据、日数据都可以随时查看。目前,这一系统已经集成8200万条数据。
■数据和空间地理如何匹配?
统一数据出口,地图均由政府发布和管理
80%的环保数据是与空间相关联的,如何实现环保数据和空间地理精确匹配?精准的地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在“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的右上角,有“扬州矢量图”和“扬州影像图”两个标签,刁劲辉介绍说,“扬州矢量图”是依托江苏省环保厅1831项目,通过全省环保专网调取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地图。“扬州影像图”是依托扬州市政府“扬州空间地理框架”项目,由扬州市国土局提供基础地理影像,“扬州影像图”的分辨率可以达到5厘米,路上的车辆、行人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地图是环境地理信息最基础的问题,采用多底图可以保证地图来源的稳定性。“这两幅地图都由政府发布和运营,环保局的地理信息系统直接从网上进行调取。”刁劲辉介绍说。这种模式优化了资源利用,不仅解决了基础数据的来源问题,统一了数据来源,同时也集约了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
在刁劲辉看来,地图的维护更新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而江苏环保“1831项目”和市政府相关项目将地图共享后,恰好就解决了地图的维护更新问题。通过每两年一次的更新维护,可以确保地图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扬州的地理信息系统与两个项目之间还实现了信息共享,其提供基础的地图信息,扬州市环保局则在地图之上进行开发,制作扬州环保的专题图层,做好的专题图层又可以共享给1831项目,也共享给市政府的“智慧城市”中的“智慧环保”项目,取得了三方共赢的效果。
■地理信息怎样助力环境管理?
提供可视化的数据表达和技术支撑,使环保决策更科学
“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看似功能强大,但它究竟可以做什么?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可以让环境管理工作人员从纷繁芜杂的数据中抓住重点和要点;另一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系统可以从宏观上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成因。
实质上,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最终的作用是辅助管理、辅助决策。“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体现了‘信息强环保’的理念,使环保管理的手段更强大,决策更科学,情况掌握更透彻。将所有的信息都集成在这个系统中,每个人、每个部门都可以各取所需。”刁劲辉解释说。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如何辅助管理和决策呢?在众多模块中,扬州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专门设立了“建设项目”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服务于建设项目审批。环保部门在进行项目审批时,首先关注的是卫生防护距离。刁劲辉在地图上随意选择一个地块,作为即将要进行开发建设的土地,设定500米的卫生防护距离,立即显示有一个居民小区在500米范围之内,通过这个模块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建设项目周围有无环境敏感目标,包括学校、医院、居民区、饮用水水源地等,可以很直观地判断这个项目能否在这里建设,对项目选址是一种辅助决策作用。
“以前,由于没有系统的支撑,每次新批项目,首先要派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查看,现在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审批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在电脑前看到项目的位置,对于周边的环境敏感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再去现场只是去进行核实。这样可以有的放矢,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刁劲辉告诉记者。
知多少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简称EGIS) 是收集、存储、管理、综合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它是GIS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延伸,是GIS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环境管理技术等各种环境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是随着地理科学、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和信息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技术,是一个能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输出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GIS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多项应用,比如环境监测,环境应急预警预报、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广东省利用GIS技术开发了东深流域水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直观显示和分析东深流域水环境现状、污染源分布、水环境质量评价, 追踪污染物来源。并可结合数字地图查询历年监测数据及各种统计数据, 进行空间分析(如缓冲区查询与分析)、辅助决策(容量计算及污染状况的预测)。青海省遥感中心将GIS、RS、GPS简称“3S”技术运用到青海湖环湖重点区域调查上,快速查清了这一区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现状, 建立了生态环境数据库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为政府规划决策、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提供了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