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潮涨扬帆远航——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述

24.10.2015  13:59

  高原的深秋,群山染黄,沃野披金,处处一派丰收场景,与丰收场景相“媲美”的是,青海民营经济依然显示出强劲生机和活力,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仅2014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0.6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33.1%,在繁荣经济、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级党委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积极整合统战工作资源,着力寻找统战工作载体,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抓总、工商联密切配合、非公有制企业党群组织积极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新格局。

   为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聚力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抓鼓励支持,通过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相关会议、组织万名干部入企服务活动等多种工作方法,努力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非公有制人士在青海投资置业的热情。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主动把自身发展与全省经济社会、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非公有制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个体私营企业总量较快增长、税收贡献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进出口总额显著增加、民间投资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我省个体户户数为154107户,企业户数为26088户,非公有制经济经营户数总计为180195户;2014年,这个数字分别达到192323、35088、227411,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幅度增长。从“配角”到“主角”,非公经济已逐步成为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培养合格人才助力各项事业发展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强化教育引导,在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理想信念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全省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精神支撑和行动遵循,秉持爱国情怀、砥砺敬业品格、增强创新思维、恪守诚信美德、强化守法意识、树立贡献理念,争做爱国、敬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他们在发展企业的同时,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建设全面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全省有非公有制企业3.5万户,个体工商户19.2万户,按此为基数估算,全省至少有30万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2004年以来,2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评为“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60人获评“光彩事业贡献奖”。

   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省培养了一批热心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代表人士。各级党委按照“三强一好”标准,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教育,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不断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高度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人大、政协和工商联等平台,积极参政议政,向各级党委、政府提出了一些高质量的意见建议。

  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共提交各类提案191份,占提案总数的15%。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1190名,其中县级以上人大代表381名,县级以上政协委员606名,县级以上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203名。这些代表人士主要以汉族和回族、藏族、撒拉族、蒙古族、土族等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为主,其中少数民族占21.7%,平均年龄48.4岁,40-50岁年龄段的占45%,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7.63%。(何敏 )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