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智 治贫先治愚——访《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
青海新闻网讯 杂多县,是我社的对口扶贫县。长期以来,双方在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共同事业上,手携手、肩并肩,共同奋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指引下,我们以更加务实高效的工作,为杂多县各族人民早日过上小康幸福生活,继续共同努力奋斗。这次开展的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就是我们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举措。
——李捷
为进一步落实对口扶贫杂多县有关工作,日前,《求是》杂志社邀请杂多县32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赴京开展以“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教育访京活动。
8月18日,杂多县中小学生“三热爱”教育访京活动正式启动。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求是》杂志社与我省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求是》杂志社社长李捷。
自1998年杂多县发生特大雪灾以后,《求是》杂志社就开始了对杂多县的定点帮扶工作。十几年风雨兼程,十几年一路相伴,十几年始终如一,《求是》杂志社与杂多县手牵手,心贴心
记者:《求是》杂志社与西部省份青海有着怎样的渊源?
李捷: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统一部署,1998年,《求是》杂志社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结成帮扶对子,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17年来,《求是》杂志社先后投入资金和实物逾300万元,协助引入投资近9000万元的基础建设项目1项,直接资助贫困学生25人次,先后选派14名局处级机关干部赴杂多县考察指导工作。
17年来,《求是》杂志社编委会始终把帮扶工作作为全社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针对杂多县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具体实际,不断探索定点帮扶高原少数民族贫困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不断地凝心聚力与帮扶攻坚中,进一步推动了杂多县的全面发展,为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9月,《求是》杂志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光荣称号。
记者:17年时间里,《求是》杂志社对杂多县进行帮扶的过程中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
李捷:从最初给牧民送种畜,到兴建希望小学,从支援办公交通设备,到解决“通电”问题等,《求是》杂志社在多年的帮扶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双基”帮扶思路,即“发挥杂志社联系面广的优势,帮助杂多发展基础教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近些年,杂多县的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均取得丰硕成果。
《求是》杂志社编委会历届领导班子对扶贫工作都高度重视。每年都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我社定点扶贫工作,还专门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与扶贫办公室,目前,已形成领导高度重视、干部职工主动关心并积极参与扶贫的良好局面。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我们深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物资援助只能解决眼前问题,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才是脱贫的根本。扶贫首先要扶教育,近年来,在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社逐步把帮扶重点放在了帮助发展杂多县的基础教育上。
扶贫工作也并非是单向的,在我社开展帮扶工作的进程中,杂多县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精神,也对我们也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现在,《求是》杂志社与杂多县,就如同亲戚一般。
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的关怀送到青海,送给杂多人民
记者:《求是》杂志社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您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寄予什么希望?
李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在扶贫开发的新阶段,作为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应该做好扶贫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带着这样的问题,今年6月我去了杂多县进行定点帮扶调研。在杂多县走访慰问了几户贫困家庭和杂多县第二民族中学部分师生后,想让孩子们到北京来看一看祖国的繁荣,感受一下外面世界的精彩的念头无比强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来立志,把个人的理想与主人翁意识连接起来,比对孩子们进行多少说教都要有用。10天时间里,孩子们将领略中华文化、受到一种当代教育、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渗透一个励志教育,希望通过此行,他们能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的意识,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做人的根本;牢固树立学习创业的意识,这是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不竭动力;牢固树立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回报自己的父母、回报社会、报答祖国报答党,这是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人应有的社会良心。我们衷心期望这些孩子们能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记者:您认为在青海实施“精准扶贫”应注意什么?
李捷:“精准扶贫”首先要聚焦目标,真抓实干,“精准”决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久久为功。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贫困地区也不能落下,要决战决胜,只争朝夕。“精准扶贫”要紧紧抓住民生和民心,把群众发动起来,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好扶贫这场攻坚战。
有着“三江之源”、“中华水塔”、“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之称的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仅关系到青海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着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甚至关系到全球的生态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找准扶贫攻坚突破口,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守住绿水青山垒起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