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好政策带来新生活

15.04.2019  10:50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天蒙蒙亮,畜棚里的乌鸡抖了抖翅膀,昂头鸣叫。家住德令哈市尕海镇泉水村的村民马忠东把成捆草料熟练地放进饲料槽里。这一天,他特意在里面多放了点饲料,希望两个刚出生一个月的小牛犊长壮实点。眼看着天就要亮了,马忠东加快了干活的速度,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看着畜棚里的三个饲料槽已添满,他才走出了畜棚。

  这个不足100平方米的畜棚,养着7头牛、4只羊和1只乌鸡,是他在当上村里的林业管护员时抽空盖起来的,想着能多在家门口挣上一笔钱,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马忠东有许多无奈和心酸

  “那时,村里人都同情他们一家。”2010年秋日的一天,那时的马忠东一家刚与父亲分户单过,正当盘算着多使把劲,靠自己外出务工和挖虫草的收入,让这个5口之家过得更幸福时,一个噩耗几乎让全家人崩溃——大女儿被诊断患有癫痫和小脑萎缩疾病。

  大女儿患病时才刚满6岁,由于小脑萎缩致使她失明并慢慢失去语言功能,随着病情持续恶化,引发的癫痫时常发作,孩子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妻子杜桂英只好放弃外出务工,用全部精力照顾女儿,马忠东也只能在离家近的地方打点零工来补贴家用。

  从那时起,带着孩子辗转于西宁、兰州、北京、西安各大医院看病成了夫妻俩的主业,几年时间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7万元外债,这让原本幸福的家庭雪上加霜。然而,就在马忠东夫妇还没从大女儿生病的痛苦中缓过神来,噩耗相继传来,2014年,年仅6岁的双胞胎姐妹也被诊断出小脑萎缩。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马忠东苦不堪言。随之而来的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三个女儿穿衣洗漱,照顾起居,还要时常照看。就这样,多少个日日夜夜,马忠东夫妇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揭不开锅,迈不开腿。“为了省钱看病,我们每次出门都是抱着孩子坐硬座,一个饼子、一杯开水就是一顿饭,去医院挂号也要在半夜挂特区小夜号。”妻子杜桂英回忆起了那段心酸的日子,空荡荡的院落里很难看到一家人幸福的身影,院落里扩建留下的半面土墙还没来得及填补,一张破旧的门帘随风摆动……

   党的好政策坚定脱贫信心

  2015年的一天,一个陌生人带着笑容来到马忠东家,仔细询问家里的情况,并记录在一个表格里,还对马忠东夫妇说,放心,你们家的这种情况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啥困难我们都会帮忙解决。

  这个人是时任泉水村第一书记喻运光,通过走访摸底和入户调研,得知马忠东家的情况。年底,马忠东一家被确定为泉水村建档立卡户,专门配了一对一“双帮”联点干部。2016年起,马忠东一家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空荡荡的院子里有了扶贫工作队的身影,屋里有了帮助自己解决困难的知心人。喻运光和扶贫工作队三天两头就跑到马忠东的炕头上讲政策、聊家常、解难题,先帮马忠东把三个女儿纳入到医疗救助帮扶中,每年光报销医药费就达5.2万元,还同当地民政部门协调,为三个女儿申请到每年1.1万余元的残疾人补助。2016年7月,考虑到马忠东的三个女儿患有疾病,需要有人长期陪在身边照顾,扶贫工作队就给马忠东、杜桂英夫妇安排了林业管护员岗位,让他们除了医疗救助和低保兜底外,有额外收入改善家里生活,重拾脱贫信心。马忠东、杜桂英夫妇逐渐从给女儿们治病的焦虑中走了出来。马忠东身为家里的顶梁柱,也挺直了腰板,想要脱贫的坚定信念在心中翻滚着。

   朝着幸福再起航

  “要是没有政策扶持,没有这些好心人帮助,我家会变成啥样我都不敢想。”曾经帮助他们家的人,马忠东记在心底,有柴达木日报社的捐款、有深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的善款、有微信朋友圈一笔笔善款、有村里一户又一户送来的钱……太多太多人的帮助,让他度过了最难的时光。

  让他变化最大的是党和政府。马忠东家的一侧墙壁上有一张《尕海镇贫困户脱贫攻坚信息表》,上面详细记录着2015年至今他家的脱贫历程。

  “从刚开始的半页纸到现在的一整页,每天我都会过来看看这张表,想想这些年帮助过我的人,这是我脱贫最大的动力。”马忠东凝望着这张表。

  2016年8月,不甘贫困的马忠东有了自己的第一个脱贫路子——在院子里盖一座畜棚,搞牛羊养殖。

  “家里条件一天天变好,也不用四处筹钱给女儿看病。但考虑到女儿需要长期照顾,往后的路还长,就想到在院子里养点牛羊。”

  得知马忠东的想法后,村“两委”和扶贫工作组队员十分支持,帮忙申请5万元贴息贷款鼓励他自主脱贫,联点扶贫干部丁凤山还提早准备好一头西门塔尔牛。

  马忠东用贷款的1.7万元在院子里修建起畜棚,购置了两头牛。有了之前泥瓦工的培训,马忠东自己动手焊顶棚、砌墙砖,畜棚的修建费用缩减了一大半。

  于是,在畜棚里忙碌的一幕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通常忙完管护员的活,他就挤出早、中、晚的休息时间打理畜棚。正是凭着这股子自信的拼劲,马忠东一家在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余元。

  落日余晖洒在马忠东家院落里,照进了牛壮羊肥的畜棚里,映红了刚刚建起的温室菜棚……

   记者手记

  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赵洪甲

  马忠东这个朴实的青海农民没有什么大志向,只想让女儿早日康复,只想让家里过得好一点,然而三个女儿都被诊断是小脑萎缩,让他们的家庭陷入困境之中,虽然他努力工作、照顾女儿,但还是看不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2015年年底,马忠东一家被确定为泉水村建档立卡户,政府解决了马忠东最棘手的“看病难”问题,把三个女儿纳入到医疗救助帮扶中,为三个女儿申请到每年1.1万余元的残疾人补助,同时为马忠东、杜桂英夫妇提供了林业管护员的岗位。

  政府的一系列扶贫政策让马忠东看到了改变贫困的契机和希望,2016年8月,马忠东在自家院里盖了一座畜棚养起了牛和羊,在这三年里,他忙完管护员的活,挤出早、中、晚的休息时间打理畜棚。正是凭着这股子自信的拼劲,马忠东一家在2017年年底实现脱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余元。

  马忠东的改变来源于国家、省、州扶贫政策的扶持,来源于驻村第一书记不懈的努力、来源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援助、来源于自身对女儿的爱。病魔没有压垮他,贫穷没有击倒他,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他勤劳的双手中,日子将会一天比一天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能自立者必有骨也,对于贫困群众来说,致富的愿望和信心就是脱贫之骨,当贫困户自身对脱贫有强烈的共鸣,针对脱贫的种种政策措施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