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民生之重 打好扶贫攻坚战——访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
青海新闻网讯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强化政策措施,加大扶贫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年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63.6亿元,是“十一五”的2.6倍,年均增长36%。上百万贫困人口直接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并从中受益,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5.6万人,年均脱贫21.4万人。
这四年是我省扶贫成效最大、减贫进程最快的时期,尤其是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牧民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广。近日,记者围绕“十二五”以来我省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等方面,专访了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
记者:扶贫是最大的民生,“十二五”以来,我省坚持把发展有利于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产业放在突出位置,过去四年,我省实施了哪些惠民政策?惠及多少群众?
马丰胜: 2011年以来,坚持围绕全省十大扶贫特色产业,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集中连片扶贫产业等各类扶贫产业项目,建成牛羊养殖、獭兔养殖加工、中藏药材种植等各类扶贫产业基地1248个,使28多万户、126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2014年在东部、环湖和青南地区建设4个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为产业化扶贫趟出了新路。针对贫困农牧户贷款难、贷款贵,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补改贷”扶贫资金运行模式,投入资金1亿元,在全省82个贫困村开展金融扶贫试点,撬动金融资金4.2亿元。目前共计落实各类金融扶贫贷款8.6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积极争取下,中国扶贫基金会与省政府签署协议,从2015年起在西宁、海东9县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这标志着我省扶贫有了自己的银行。
与此同时,积极创新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对2.71万名贫困劳动力开展了涉及30多个专业的短期技能培训;对4.82万名接受职业学历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进行了补助;会同团省委开展了“青春创业扶贫行动”试点,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113个,带动大学生和青年就业1838名。按照群众自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实施异地搬迁,累计搬迁安置20.39万人,在搬迁村扶持发展各类后续产业项目64个,使1.5万户搬迁户从中受益。着力实施了果洛藏族自治州、青海与川甘交界地区、海北藏族自治州牧区农事队、同德县、兴海县南部三乡等6个最具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出了“班玛经验”和“同德模式”,为藏区扶贫攻坚提供了经验借鉴。
记者:扶贫开发是青海的民生之重,过去四年,在政策保障和具体执行层面我省是如何推进这一民生工程的?
马丰胜:我们坚持用中央和省委有关扶贫开发的重要精神指导工作实践,将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扶贫开发的重要精神贯穿工作始终,研究提出了适合我省实际的扶贫开发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深入推进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注重抓好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扶贫政策。坚持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省委农村牧区及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办发25号文件《实施方案》,提出了6项机制创新、10项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和6项保障措施,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市州和有关省直机关单位。
同时,积极推进扶贫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精准识别工作机制。坚持将其作为头号工程,投入大量精力,克服不少困难,与全国同步完成了对我省1622个贫困村、20.4万户、73.6万人的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建立精准帮扶工作机制。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印发了《青海省扶贫开发干部驻村及联户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按照贫困村有驻村工作队、贫困户有联点帮扶人的要求,对全省1622个贫困村、13.57万户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创新金融扶贫机制。会同省财政厅、省金融办、人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银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加大产业化扶贫工作力度的意见》,为解决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资金“瓶颈”问题提供了政策保障。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今年我省的民生扶贫工作将如何发力?
马丰胜:2015年内计划再减少贫困人口20万以上。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夯实精准扶贫基础。核实做细建档立卡数据,做好做实驻村帮扶工作,研究制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二是深化精准扶贫机制,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细化金融扶贫政策,加快推进扶贫资金“补改贷”;完善社会扶贫机制,深化定点扶贫和辽青协作;组织实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投身扶贫事业。三是实施部驻村工程、教育培训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等十大精准扶贫工程。四是推进片区扶贫攻坚。继续推进两个片区扶贫攻坚和省域内特殊类型扶贫攻坚,启动国际农发基金扶贫项目。研究将玉树囊谦、曲麻莱两县、海东化隆回族自治县、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和天峻县木里煤田环境整治地区纳入区域扶贫攻坚工程。五是继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全省实施320个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以海东拉面经济、黄河流域冷水渔业、海南草畜联动、班玛藏茶等为主导产业的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六是科学谋划“十三五”扶贫工作。七是加快推进扶贫立法,为依法扶贫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