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高原绽放人生光彩——第16批赴青博士服务团工作综述

19.12.2016  10:37

   今日视点

  2016年12月,虽已岁暮冬寒,但青海的大地依旧充满活力,一种深情和感动正在悄然涌动,更多技术正在不断涌入、更多智慧正在不断汇聚……这背后凝结着第16批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的辛勤汗水与倾情付出。

   一年青海行:让服务的足迹印在青海大地

  “博士服务团”是中组部、团中央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智力项目。自2015年11月开始,24名来自全国各地的16批博士服务团成员,秉承历届博士服务团倾情服务高原的精神追求,开启人生中的“青海模式”,在为地方发展注入宝贵“智慧血液”的同时,找寻梦想支点、实现价值抱负。

  一年来,他们发挥出最大能量,千方百计解难题、办实事,搭桥梁、促合作,传帮带、育人才,累计开展联合技术攻关15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5项,指导接收单位申报省部级课题10余项,促成接收单位对外达成合作协议50余项,培养培训相关技术和业务人员2600余人次,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医疗是民生之基。在我省各大医院挂职服务的11位医学博士,自觉抱成团,发挥1+1>2的效应,凝聚集体智慧举办“博士论坛”,积极组织开展医学学术交流,举办各类专题论坛45期、受众2000余人次;建立集体会诊制度,建设青海疑难病诊治新智库,解决各类疑难杂症120余例;开展走基层活动,助力精准脱贫攻坚,一年来行程累计达7000余公里,足迹遍布8个市州、12个贫困县,开展义诊活动12场、手术带教50余台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400余人次,打造了医学博士团队式服务品牌。

   满怀青海情:让知识的光明照进群众心中

  脚踏青海厚实的土地,感受群众质朴的情怀,更加坚定了博士干事创业、造福民生的信心和热情……一年来,他们用脚丈量青海大地、用心感受青海省情,迅速融入这片热土,在群众最期盼、最需要的事上下功夫,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今年4月,省妇女儿童医院成功实施了第一例先心病患儿介入手术,不仅填补了该医院儿童先心病介入手术的空白,也意味着今后我省先心病患儿不用远赴千里寻医治病。不能忘却,这扇“希望之门”,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会军博士开启的。

  广州中医药大学选派到省妇幼保健院的曾诚博士,以提升青海妇科病诊治水平为追求,隐瞒曾经历过4次手术、不宜过度劳累的身体状况,联系爱心人士为接收单位捐赠腹腔镜操作器械3台,示范带教三、四级妇科手术109台,带出4名能独立开展手术的科室医生,并先后多次赴基层开展义诊……当得知妻子流产的消息他哭了,但过后他继续坚守岗位。

   问及为什么?他说“既然选择,就不忘初心。”

  天津市东丽区医院选派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的王萍博士,来青后专攻皮肤护理,致力祛除“高原红”,消化吸收国内成熟技术,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青海标准”,成功治愈患者近千例。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她研究制定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等皮肤常见多发病诊疗规范,并将人文关怀融入治疗工作,带头为患者涂药、和其聊天交心,得到了病患的交口称赞,也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涓流汇海,聚沙成塔。金融、环保等其他领域的博士服务团成员,也充分依托我省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平台,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努力使专业知识化为行动实践,破解了一批制约地方发展和群众致富增收的燃眉之急。

   从此青海人:让智慧的种子根植发展沃土

  “这里让人留恋忘返,是我人生的第二故乡,我要尽己所能多做些实事……”这是博士们平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一年来,他们坚持不做“过客”,全身心投入青海改革发展事业,积极寻求和挖掘多方资源,为推动接收单位对外交流合作、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付出了艰辛努力。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博士们充分利用派出单位资源优势,内引外联,搭建我省与国家部委、东部发达省市和国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使省外智力、资金优势和我省资源优势有机对接、实现“双赢”。

  中国光大银行选派到省金融办的张灿博士,着眼激活青海金融市场,主动加强与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等的联系沟通,协调解决我省企业上市挂牌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性问题,促成了正平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格尔木藏格钾肥借壳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晶珠藏药在全国股转系统成功挂牌;中国证监会选派到青海银行的林璟博士,广泛联系中央、地方等各类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青海银行增资扩股工作,并帮助获批公募基金代销资格、中国证监会中证报价系统参与人资格。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秉持这个观念,博士们以传播知识为己任,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通过言传身教和引进培训资源,努力变“输血”为“造血”,积极为所在行业和领域培养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选派到省公安厅的张天乐博士,着眼加强我省网络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开设“网络安全实战技能”课堂,对全省网络治安干警进行了长达100余学时的集中授课;中国石化集团选派到青海洁神环境能源有限公司的覃升高博士,围绕助力大美“三江源”建设,策划举办高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博士论坛,邀请10余名国内“大咖”来青讲座讲课,现场对100余名省内生态环保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

  ……

  “我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特殊的深厚感情,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我将永远铭记,永远珍藏。”这句话抒发了第16批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的共同感受。

  他们撒下的智慧种子正在拔节吐穗,青海已无法割舍对他们的挚爱。服务期满后,省委组织部将通过“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直接和柔性引进、纳入全省人才信息库、建立微信交流联系群等方式,广泛吸纳他们继续服务青海、展示才华。(李欣 杨钢)

 

   视点短评

   树起人才向西部流动的“旗帜”

  博士服务团是国家瞄准西部人才需求实施的精准智力支持项目。经过16年的探索完善,已形成促进人才向艰苦地区柔性流动的成熟机制,树立了人才在基层成长的鲜明导向。目前博士智援品牌已经打响,服务使命还将延续,需要后续成员继续传承历届成员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投身祖国西部施展才华,切实扛起维护博士服务团这面“旗帜”的重任。

  诗意生活顺“心气”。青海虽是物质条件的洼地,却是精神追求上的高地,曾创造了“两弹一星”等创新创业的奇迹,这里更能直面了解国情、锻炼成长,也为博士修身明德、砥砺品行提供了平台。只有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把服务锻炼看作是对人生的历练,充满诗意体验挂职生活,内心才不觉得苦闷困惑,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放开手脚施展才干,在艰苦奋斗的经历中增加人生厚度。

  倾注真情接“地气”。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践行好博士团的使命,前提是带着感情融入,摒弃过客思想,情系群众,急基层之所急,多做解民忧的实事,以心换心、以情感人,努力将组织培养的深情烙在心上、融入血液、化为行动;立足全新岗位,找准角色定位,专心谋事、激情干事,积极服务地方发展;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姿态,充分尊重他人、善听不同意见,力争以个人崇高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模范的举止言行,为服务地区干部群众做出表率,潜移默化感染、带动和激励周围的人。

  实处发力展“才气”。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唯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作。要把西部地区当作检验才华、展示风采的试验场,充分用好挂职平台,围绕地方最需要解决的事、最需要投入的方面,切实将自身专业特长、聪明才智展现出来,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和促进发展的有效举措,才能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价值。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还要善于借力拓展新的空间,努力在搭建桥梁纽带上做文章,加强与派出单位、专业机构等外部资源和博士服务团内部资源的链接,通过多形式牵线搭桥,广泛凝聚智慧服务西部地区发展,发挥出博士服务1+1>2的效应。

  言传身授积“人气”。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到西部服务锻炼,关键是发挥好“传帮带”作用,通过工作实践带、手把手式教、深入基层授等形式,努力开拓周边人的视野,影响当地人的观念,培养出一批“永久牌”优秀人才,增强所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博士智力资源的有效传递。具体就青海而言,人才短缺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既要引才“输血”解近忧,更要育人“造血”强内劲,迫切需要博士主动承担培养人才、建设学术团队的重任,力争把更多知识理念、技术方法留给接收单位,尽可能多为服务地区、所在行业培养后起之秀,为推动一方发展汇聚强大人才力量,进一步挖掘“博士服务团”的附加值,使其在青海持续产生“裂变效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对博士服务团成员,你重视、他就重要,你重用、他就管用。接受地区也要把博士服务团当作难得人才资源、重要无形资产,充分重视、信任和尊重博士,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进行合理分工,将其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敢于压担子、交任务,真正做到放心放手放权,使他们有职有责有为。(青任轩)

   根植沃土好作为——第16批赴青博士服务团医学博士工作纪实

  近日,第16批赴青博士服务团的24名成员服务期满,他们满怀着对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谊,带着对高原大地的眷恋,即将踏上归程。青海高原的山河草木铭记着他们的辛勤和奉献,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收获。

  马瑾、赵旭、姜飚、王金华、于彬、商宇红、吴尚洁、宋会军、曾诚、王萍——这些赴青博士的头衔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医学博士。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一年来,医学博士们各展所长,奔波在助推青海卫生健康事业加快发展的道路上。

  “一年服务期满,有人说我瘦了、黑了,但我觉得更健康了,更像一个青海人了……”挂任青海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的王金华博士感慨地说。

  一年来,王金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自身优势,帮助省人民医院申报省级三新科研项目2项,举办《青海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新进展学习班暨援青妇产科博士论坛》《青海省肿瘤昆仑高峰论坛》等学术活动7项,邀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来医院开展学术讲座、手术指导,尽己所能帮助省人民医院提升发展软实力。他热爱公益,只要到基层义诊,必定为贫困群众慷慨捐款,并发动自己的人脉为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孤儿院捐款10000余元。

  跟王金华一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曾诚博士在省妇幼保健院挂职副院长时,也将鸿鹄之志倾注到解除高原群众病痛和助力西部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上来。这一年,曾诚根据我省妇保院学科发展需要,牵头组建了院中药房和中医妇科,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施治方案为群众解除病痛,先后带教和示范四级手术109台次。在他的倡议下,医学博士们不拘束于自己所挂职的医院,向省内其它医院定期做免费巡讲和培训,使全省所有的“健康卫士”获益。至今,他已做35场不同主题的讲座。

  “到了青海,感觉每天都有收获。”曾诚对记者说,他最喜欢去基层义诊,这样能让他更加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困难,能够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才智。

  刚过完春节,一则本地报道引起了挂任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萍的注意。作为天津市东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王萍是第15批赴青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2015年服务期满后又自愿延挂了一年。报道中叙述了家住湟源县的9岁女孩王悦(化名)患有“先天性大疱表皮松解症”,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王萍坐不住了,先赶往王悦家中,了解实情。随后研究分析患者病情,拟定了诊疗方案,并联系首都儿童病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知名医院,为小王悦进行科学规范的治疗,使本来让全家人都绝望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我们医生能给患者更多的,应该是贴心的帮助和亲人般的安慰。”这是王萍经常向科室人员叮嘱的一句话。由于她注重细节,善于和患者沟通,再加上精湛的医疗技术,经过半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医院皮肤科业务量猛增,患者纷纷慕名而至。

  一年来,在青海卫生事业发展的主战场、在手术室一线、在救死扶伤的急难险重任务中,医学博士们充分发挥优势,在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的同时,也将青海扎根在他们心里,让青海成为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对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神经眼科学组组长马瑾博士来说,青海是她真正的“第一故乡”。在省中医院挂职副院长期间,她发现眼科大量检查和治疗仪器损坏或多年未投入使用,便积极组织相关厂商维修;她成功诊断了一例罕见病例并成功救治;她首次在省中医院开展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药术、泪囊造影技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神经眼科专业发展水平;她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先后为省内各大医院举办专题讲座6场次;指导医院主治医师成功申请“三新项目”4项。

  临行前,马瑾感慨地说:“我非常幸运,能够服务于生我养我的故乡,我不是援青,而是来回馈家乡的。”

  采访中,记者得知,为优化医学博士在青服务工作,省卫生计生委着眼发挥医学博士团队作用,组织实施了医学博士走基层活动。一年来,医学博士们累计行程7000余公里,深入12个贫困县开展义诊、讲座等活动,也救治了不少危难病患。

  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25岁的达某永远不会忘记——即将分娩时,她子宫破裂,休克,性命危殆,需要紧急救助!此时,正赶上医学博士来果洛进行为期一周的义诊活动,刚下飞机的王金华、商宇红、曾诚3位博士听到这个消息,不顾高原反应,马不停蹄跑到医院立即展开抢救,历经4个多小时的努力,成功挽救病患生命,也充分彰显了他们奉献高原、团结作战的时代精神。

  承载智慧,怀揣激情,医学博士们为青海高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燃起燎原之火,为更多知识分子扎根高原施展才干树立了典范。(李欣)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