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2015年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政办〔2015〕123号)

26.08.2015  15:54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园区管委会:

  《西宁市2015年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8月17日

 

西宁市2015年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

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提升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全省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实施方案》(青政办〔2015〕79号),提出2015年在全省实施100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100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我市65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73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列入其中。为做好我市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围绕实施锂电产业扩能提升、装备制造和轻工业发展、新材料产业链条延伸、关键技术突破等四大工程。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信息制造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市产业关联度和配套能力,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活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三区”建设、“两型”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重点任务

  结合重大技术进步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信息产业,努力实现“两化”融合。65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及73个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总投资876.9亿元,2015年计划投资274.5亿元。

  (一)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实施26个产业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513.7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45.2万元。支持有色、化工、装备制造、轻工等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技术、工艺、设备、产品进行改造提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扩大镍、铜等有色金属生产规模,提高电解铝精深加工比例和产品档次,加快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建设。推进以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的化工产业发展,实现化工与相关产业有机融合,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推进高精度铝板带、尾气综合利用制烯烃、环保设备生产、国际地毯销售保税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带动我市装备制造业由基础部件向高端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扩大藏毯生产规模,构建完整藏毯产业链,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2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183.5万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70.2亿元。着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完善光伏制造产业链,积极发展高效多晶硅片、高倍聚光光伏发电系统、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等能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锂电正极材料、碳材料产业园金刚石、生态工程材料等新材料项目建设;依托我省高原绿色动植物资源,大力发展虫草、枸杞、青稞、藏药精深加工等产业,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

  (三)推进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实施6个节能环保项目,总投资82.1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23.9亿元。以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及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推进矿热炉改造、铬铁冶炼及烟气综合利用,工业废渣、低品位矿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四)培育信息产业。 实施8个信息产业项目,总投资58.2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17.2亿元。依托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加快蓝宝石晶体、光纤预制棒、高纯氧化铝等项目建设;启动光电产业园建设,努力形成电子级多晶硅及半导体外延片、蓝宝石、锂及锂电池、电子铝箔及电容器、LED、铜箔及印刷电路板6大电子信息产业链,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带动工业投资新的增长点。

  (五)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实施73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总投资40.6亿元,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21亿元。加快建设光伏产业、锂镁材料、特色生物资源、电子商务等技术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集中攻关,突破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关键工艺技术,研究开发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产品,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继续在传统优势产业深入开展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快信息技术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开拓与销售、经营管理全流程中的渗透融合,把信息化建设培育成为新常态下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重要引擎和倍增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各区县、各相关部门、各园区要立足各自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围绕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加大服务协调力度。 一是 要采取包企业、包项目的方式,进一步落实项目和企业责任。 二是 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反馈、监督考核等制度。 三是 强化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的调度、监测、情况通报,及时掌握进展情况,破解各种制约因素,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创造宽松环境。

  (二)发挥主体作用。 各企业要坚定信心,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续建项目要倒排计划,抢进度、赶工期。特别是年内能够建成投产的项目,要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新建项目加快项目的立项、环评、土地等手续办理及设计、招标等前期工作,力争8月底前开工建设。

  (三)加大扶持力度。 进一步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等部门要加强与省相关部委的沟通衔接,争取资金支持。

  (四)拓宽融资渠道。 积极搭建银企信息沟通平台,引导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项目建设信贷支持力度。引导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新三板挂牌融资、私募股权融资、运用债券融资工具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合作、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多元化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五)强化用地保障。 各区县、各有关部门、各园区要进一步优化企业、项目布局,提高现有土地利用效率。土地部门进一步争取全市工业用地指标,满足工业发展需求,对重大技术进步项目和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优先供地。鼓励企业利用自有存量工业用地,通过拆建、改建、扩建等方式节约用地。支持企业租用园区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加快办理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三期项目的用地手续工作。

  (六)强化督查落实。 实行项目动态管理和跟踪联系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促各相关企业和责任单位尽职履责,推进项目建设,及时对项目进行调整。各区县、各园区和企业每月向市经信委报送项目建设进展及投资完成情况。市政府信息督查处会同市经信委适时对重点项目进行督查。

 

  附件 1. 2015年重大技术进步项目表

2.2015年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