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转身“农庄主”的底气
高挑个儿、短发头、脚下一双布鞋……几次见到德令哈万庄农牧有限公司的“农庄主”田耀,他给人“定格”的形象,很难把这位几年前还是“腰缠亿贯”的“金老板”,同现在领着近百名员工、整天在上千栋果蔬大棚里摸爬滚打的田耀对应起来。
“地球对我的引力可能比对别人大,从挖金子到种植蔬菜瓜果,干的都是离土地最近的活。前一二十年是从土地里往外挖,现在乃至后半辈子是从土地上种出收成。”田耀常常拿自己职业上的“改弦易辙”幽一默。
40多岁的田耀,虽说看起来总是乐呵呵的朴实得可爱,举手投足间依然透着在商场上砺练的精明与干练。与他稔熟的人也就奇怪:“干啥不好,非要跑到戈壁滩上种地?”
从“金老板”变成“农庄主”的田耀自有他的主张:“挖金子同国家的生态保护政策不对茬,路就走不远;最主要的相中了海西对促进民间投资,拉动当地发展给出的政策、搭建的平台,再加上我干的是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产业,服务的是千家万户,这不是把天时、地利、人和都聚在一起了吗?”田耀说得有板有眼,头头是道,他的精明或许也就在这里。
过了一道绿树掩映的拱门,排兵布阵般的一栋栋果蔬大棚呈现在眼前。这里的大棚与别处大棚不同的是,大棚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种植于一体。眼下有16座大棚的顶端安置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集成设施,每座大棚的发电设施日发电量达2300千瓦时以上,年发电量在8.6万千瓦时左右。产生的电能一方面供大棚内铺设的地热线调温和果蔬基地使用,一方面输往周边几个村庄供农户使用。接下来准备在州农牧部门协调担保贷款到位后,1200多个大棚实现光伏发电全覆盖。
随着田耀在农庄地下保鲜储备库、休闲生态园、正在建设的垂钓园和一排高标准的大棚间走出来,掰指粗算,农庄的投资无疑是一个让人惊愕得合不上嘴的天文数字。
“我敢把上亿元资金砸到这块土地上,是州上、市上开出的许多融资优惠政策给我吃了‘定心丸’,因为是涉农项目,从国家到省上给予的优惠补助都全部能享受。州上、市里因为农庄牵扯到现代农业新技术、新产业开发,每年都拨出专款给予优惠补贴,建大棚时每座大棚都有当地政府的配套资金。因为又沾上‘菜篮子’工程,除免去了各项税收外,还专门开设了‘绿色通道’,协调各方面实现了‘农超对接’。因此,农庄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利润。”田耀说。
今年,配合国家和省州出台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及结构性减税清费等促进经济实体发展的优惠政策,德令哈市出台了《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每年拿出250万元资金为“个入企”、“企升规”进行奖励;并对新技术、新产业和招商项目资金到位企业进行“重金”奖励……这让田耀感到,前面的路越走越亮堂。(刘法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