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信息=泄露天机?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应重视环境等信息披露及沟通互动

30.07.2015  12:27

   编者按  

  中国神华的沃特马克项目鏖战6年环评终获批复,这也是我国众多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普遍面临的困境: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企业海外投资时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社会责任风险,尤其是环境责任风险。

  企业适当披露环境等非财务信息,并与各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是保持企业正当经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企业的潜在风险和障碍,进而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落地。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刘潇艺  

  商务部日前召开例行发布会,通报上半年商务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1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43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9.2%。未来5年,预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保持10%以上的增长。

  过去10年,中国的海外投资飞速增长,但同时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社会责任风险。商道纵横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共同开展的中国采掘业海外投资透明度与风险管理研究项目,指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

   怎么看透明度?  

   透明度与风险负相关,适度提升透明度利大于弊  

  项目研究认为,企业适当披露环境等非财务信息,并保持与不同利益相关方畅通的互动是保障企业正当经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防范或化解企业的潜在风险。然而,在研究中发现,虽然大多数企业认为信息披露对于减轻海外投资的主要风险很重要,但是只有约28%的企业了解并落实了与透明度相关的国际准则或倡议。

  而在透明度相关实践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建立了一种或多种海外投资信息披露的政策或机制,主要披露方式包括公司官网、总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国别报告、利益相关方沟通会等。然而,在具体履行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方面的阻碍和挑战,例如担心商业机密泄露,对他国国情、法律体系和监管要求不熟悉等。

  有些企业对透明度问题心存疑虑,认为信息暴露越多,问题就曝光越多。然而,经验表明,这一疑虑是没必要的,适度提升透明度对企业利大于弊。

  关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最典型的例子是耐克公司公布全球供应商名单。在此之前,所有人都认为供应商名单是企业的顶级机密,但是耐克却公布了这些信息。原因在于耐克当时面临外部的重重压力,许多劳工团体希望耐克公司改善供应商的劳工状况,且对耐克公司给出的第三方评估报告提出质疑,认为其有造假嫌疑。

  耐克为了证明自己履行社会责任、改造供应链的决心,公开了所谓的顶级机密。耐克并没有因为天机泄露而影响经营,相反,耐克不仅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还相当于免费“雇佣”了数量可观的来自劳工团体的志愿者帮其监督供应商在劳工和环保方面的绩效。

   与NGO沟通顺畅吗?  

   在发声的同时接收反馈,形成正向反馈循环,进而提升透明度  

  做好信息披露、提升透明度是增进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建立信任的前提,制作好单向的信息披露是不够的,还应以此为媒介做好双向沟通,在发声的同时接收反馈,形成正向反馈循环,进一步提升透明度。

  在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上,64.62%的企业表示,他们有与东道国各利益相关方建立沟通机制,但沟通形式比较局限,主要机制为定期不定期的拜访和召开利益相关方沟通会,而大多数沟通只涉及政府部门、供应商和内部员工,只有少数企业会考虑与社区、媒体和商会进行沟通。在企业看来,当地政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方,其次是股东或投资方,再次是社区居民。当地非政府组织及国际组织并未被视为重要的利益相关方。

  与NGO沟通向来是中国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薄弱环节甚至盲点,但其在海外投资中的作用却不容小觑。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表示,他们与NGO沟通的积极性不高,并认为主要原因在于NGO没有主动与他们接触,而且他们也不懂得如何与NGO沟通。那些与NGO进行沟通的企业也多倾向于与国际组织或有政府背景的NGO沟通。

  项目组走访了东南亚几个国家,中国企业在谈及与NGO关系的时候,态度并不是那么积极,甚至有时候会给NGO贴上一些先入为主的标识。

  某中国企业的一个项目要做环评,通过招标聘请了经验老道的世界知名环评公司操刀,提交了一份重量十足的环评报告。之后东道国职能部门对这份环评报告进行了多次沟通,每次都会提出一些琐碎的问题。尽管如此,中国企业也是认真对待,积极回应,毕竟工期拖不起。然而在最近的一次沟通中,东道国提出希望NGO能够加入到环评报告的审议中。对此,中国企业予以拒绝,拒绝的理由是对NGO不熟悉且担忧NGO被其他势力所操纵。

   做了努力为何没人知道?  

   缺乏信息共享平台,缺少NGO合作平台的支持  

  其实,与NGO的沟通合作是信息披露必不可少的环节,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组指出,研究中有企业提及缺乏信息披露平台的问题。很多企业不知道应该在哪里进行信息披露,利益相关方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会造成很高的沟通成本。

  项目组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企业已经发布了CSR报告,主要利益相关方如当地群众及关心项目发展的NGO却并不知道,企业官网上也不容易找到报告的链接。“在这方面,美国政府对投资缅甸的企业提出强制披露的要求,并在美国政府的网页专门予以披露的经验值得借鉴。”项目组负责人指出。

  此外,企业比较头疼的就是要信息披露、要沟通却不知该找谁。在一些地区,三五成群就可以组织成一个NGO,代表一定群体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遴选最恰当的群体或机构进行深入对话。

  因此,提升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透明度,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搭建共享CSR报告的发布平台,形成共享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还可以逐步延伸至风险资讯、区域沟通等领域。

  此外,除了政府和企业积极走出去,企业也希望中国NGO可以协助企业在境外开展社区层面的活动,希望媒体可以加强与东道国媒体的交流合作,形成“四位一体”的走出去格局,帮助中国企业提升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相关报道  

   透明度意识与企业类型有关  

  项目组研究显示,企业在海外经营时间越久,风险意识越强,以透明度降低风险的意识也越强。这类企业往往在沟通方面更加主动、渠道更多。

  相比较长期在国外经营打拼的企业,国际经验少的企业更加依赖中国政府,当地政府的重要性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增加而上升,而投资方及股东的重要性则随着海外经营经验的丰富而呈现下跌的趋势。

  从企业的股权属性上看,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更加认同信息披露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加认同信息披露可以有效降低风险。

  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是比较容易被监督的目标,发生风险的概率更大,因此风险防范意识更强;二是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管理相对规范,信息披露经验更丰富,因此对以透明降风险的理解比其他公司更深刻。

  更深入的比较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以公司官网和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对外披露信息;非上市公司则更倾向于通过召开利益相关方沟通会和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与外部利益相关方沟通。虽然这与公司特征相关,但前者的沟通效率应该相对更高。

  但同时,应该客观评价目前中国企业海外责任报告中存在的不足,一是有些报告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尚有改进空间。二是报告披露的可量化的履责绩效信息尚不够充分。三是企业对面对的外部环境风险及负面信息披露较少。四是个别报告缺乏案例说明或表达不具体、说服力不足。五是报告的可获得性不好,企业网站无法下载阅读报告。

   相关背景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沃特马克一期工程露天煤矿项目进展公告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于2014年9月27日、2015年2月10日分别披露了公司全资子公司神华澳大利亚控股有限公司(“神华澳洲公司”)下属沃特马克一期工程露天煤矿项目(“沃特马克一期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进展情况。

  近日,沃特马克一期项目获得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环境部门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

  沃特马克一期项目开始现场施工前还须取得新南威尔士州颁发的环境保护证等多项专业审批登记,采矿作业前还须向州政府申请获得采矿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