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电影《拉面王子》开机 文化筑筋骨 名角挑大梁 讲述改变命运的一碗拉面
青海新闻网讯 (本网记者 崔永焘 摄影报道)1月20日,总投资2000万元的院线电影《拉面王子》在西宁市举行开机仪式。 《拉面王子》是一部充满浓郁民族风情的西部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以“拉面”为题材的现实主义影视作品,影片主要反映了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农民“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走出大山告别贫困,在厦门、上海、天津等城市开拉面馆创业的励志故事。
电影部分主演亮相开机仪式这还是一部旅程中的西部电影,影片的前半部分全部集中在广袤雄奇的青海省海东市及周边地区拍摄,具有浓郁西部风情的化隆、循化、民和等地区的风土人情将通过《拉面王子》全景现身大银幕,电影中部分镜头还将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取景。
电影《拉面王子》是一部深刻还原青海拉面文化起源、充满浓郁西部风情的现实主义作品,演员阵容也十分令人期待。有着“青海花儿王子”美誉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家马俊,将在影片中以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诠释青海几代拉面人与命运抗争的坚韧精神;著名女演员马雅舒也将加盟本片,有着与剧中人相同的文化滋养,她将通过表演重现高原穷困腹地女性自主改变命运的故事;90后青年演员马翰堪称该片颜值担当,他与剧中主角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剧中人物命运的悲喜共鸣令他对自己的表演充满期待;身形健美、国内军旅剧中的常客、曾在电视剧《亮剑》中有出色表演的著名演员江水也将加盟本片,担纲重要角色;知名动作女星、全球终极格斗对抗赛冠军、中国第一个打进俄罗斯笼斗的女选手唐金作为影片的特约主演,也将在本片中有精彩的跨界表演。
影片总导演刘全玮对拉面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离开西北故土20年,提起拉面他总是感慨万千:“拉面根植于西北几千年农村面食文化的精髓,成型于百年前兰州人马保子的热锅子面和牛杂汤的偶遇,发迹于青海化隆几代人走南闯北的推广改变。可以说,小小的一碗面,映射着黄河上游地带生产发展的沿革轨迹,也是承载贫困山区人民改变命运的梦想之舟。”
总制片人芦垭宁生在青海长在西宁,吃面早已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13岁开始到北京学艺,是一位资深老演员,这部影片是他从演员变身制作人的转型之作。他说:“这部电影堪称‘文化筑筋骨,名角挑大梁’。主创团队奔袭数千公里,就是要原汁原味地追溯西部拉面的文化起源。2002年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考古出土的陶碗中,仍旧残存着部分面条的遗存,这碗来自4000年前的古老面条,大大拉长了世界面条文化的历史,更证明了青海拉面的文化起点源远流长,拉面在这片土地上传承了千年,与这里的人民息息相关。”
2017年9月初,国务院曾将青海省“拉面经济”带动本省农民工就业创业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先进经验做法,进行全国推广。海东市充分发挥“青海拉面”的品牌优势,积极推动当地农村转移劳动力通过“拉面经济”特色产业就业创业,目前有近16.6万名“青海拉面”从业人员,特色产业带动当地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效果明显。
以化隆为例,农民近60%的纯收入来自这碗面。拉面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巨大变化,也给青海少数民族农民群体带来了不一样的活法,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现在这碗拉面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汇聚于北上广深大都市,也藏隐于县区乡镇,大到高楼广厦、CBD、航站楼、高铁站、旅游景区,小到巷道弄堂,这碗面无处不在。拉面就像一只命运之手,在改变每一个来自大山深处农民的命运之时,也在改变着这个世界!
电影《拉面王子》折射出的就是这个时代,一个再渺小不过的农民家的尕娃,从青藏高原大漠无人区淘金,到南下开启“拉面人生”模式,经历市场经济的潮起潮落,感受灵魂的冲荡洗涤,把一碗家常的拉面做成了舌尖上的中国美食。奇妙而艰苦的人生际遇,绘出一副改革开放四十年五光十色的社会风情长卷,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面食文化的一次荟萃!
化隆县县长平海峰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而来自化隆县的这碗拉面以及数十万“拉面人”生动诠释了,只有群众本身具有强烈的脱贫内生动力,有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在自觉,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量,才能攻下贫穷这个最顽固的堡垒,对青海东部贫困地区群众来说,这一碗拉面承载了太多的意义。
《拉面王子》由华诚电影电视数字节目有限公司、青海广播电视台、中共化隆回族自治县委员会、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北京尚美博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正德艺影视制作有限公司、青海东吴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据了解,剧组将在春节前完成青海部分的全部拍摄,预计在年后剧组转战天津、北京、上海、厦门等地,进入都市剧情部分的拍摄和后期制作。
这部电影作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献礼片,将于2018年底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