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海美术馆
青海新闻网讯 历时三年建设,青海美术馆竣工落成,将于近日正式开馆。新馆究竟长啥样?里面有哪些珍贵馆藏?市民如何参与?昨日,记者跟随青海美术馆馆长马金彪走进正在布展的新馆,提前近距离感受浓郁的艺术气息。
场馆:四大展厅聚成西北第一
在新宁广场南侧,一座恢弘大气的“连体”建筑格外抢眼,远远望去,像一艘船坐落于地面。这座标志性建筑是青海省图书馆(二期)、省美术馆、省文化馆“三馆”项目。经过前期的筹划、施工建设,目前“三馆”已经全部完工,将陆续与市民见面。
“图书馆北侧、西侧外墙,美术馆、文化馆北侧外墙向外倾斜,与地面呈81度角。这种设计让三馆从整体看起来像船,而且也非常有层次感。”青海美术馆馆长马金彪介绍,从项目平面看,三馆的建筑平面、立面设计造型因地制宜,整体体现的是青海独特的多民族文化特点,通过实体的感觉,有棱角的创意,突显了青海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
美术馆总面积有1.1万平方米,各项总投资接近1亿元,美术馆新馆有美术作品、书法作品、摄影作品、恒温恒湿4个展厅,主展厅分布于一、二、三楼,展厅面积约3300平方米。
新建的青海美术馆是按照典藏、研究、展览、交流、服务、教育六大功能设计和布局的,馆内有完备的文化服务设施、多功能厅、创作室、培训教室、接待室、艺术家之角和艺术品商店。在建筑设计、结构布局和功能要求上可以达到西北第一、西部一流的文化设施标准。
设计:内部设计融入青海元素
通过美术馆玻璃正门进入大厅,新颖、独特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根据青藏高原地貌设计的峡谷。”在美术馆馆长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一个空间感和线条非常简洁的向上拉伸的斜面设计。美术馆被一道形似“峡谷”的设计切成两块,当阳光从“峡谷”顶端的彩色玻璃照进建筑内部时,地面上呈现出不同色彩的变幻,整个空间会变得极富层次感。
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体现在每个细节之处,记者注意到,整个展厅内没有一根柱子,规矩方正的主展厅给人的感觉更开放,展厅可以根据不同的展览需求,利用展墙合理划分。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的所有灯光都达到了国内专业水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复杂的开关,控制展厅内部的亮度和方向。走廊、平台、连桥、圆形楼梯和敞开式楼梯可以引领参观的人穿梭于各展厅之间。在各展厅的连廊,还设有休息区、饮水区等区域。
为了让建筑和周围的环境相结合,美术馆的外墙面使用了以石岛红为主的七种石材,外观的每个纹理细节都不同,排列石材时也运用了错缝、呼应等技巧,美术馆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所用的材料也大都是环保的新型高科技材料、设备。
展览:大师名作领衔开馆大展
青海美术馆开馆当天,将为市民带来青海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成就的全面展示和精彩呈现。
其中一楼美术作品展厅将集中展示我省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的艺术作品共150件,作品门类主要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等,这也是我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以来的最高规格的以青藏高原为创作领域的美术作品展览。
茶卡盐湖、祁连草原、长江源头、牦牛雪豹……这些青海元素都将呈现在开馆当天的摄影作品展区中。参展的书法、摄影作品既有朱乃正、黄绍京、边军、郭世清、李德渊、李海观、钟锡九、莫如志、米德寿等老一辈艺术家的珍品,也有多年来国内外大展(赛)上荣获美术“金彩奖”、书法“兰亭奖”、摄影“荷赛奖”“金像奖”等奖项的优秀作品。
后期,青海美术馆还将通过开展展厅讲解、美术知识培训、展讯交流、学术讲座、主题辅导等多种形式,打造文艺工作者之家,并通过面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观众开展活动,形成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审美教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