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是假 骗钱是真
青海新闻网讯 一些老年人因为防范、辨识意识比较差,被骗子钻了空子。在省城南大街居住的杨老太太就在家里遭遇了骗局。
上个月,杨老太太被上门推销的陌生人忽悠,花费上百元购买了几瓶清洁剂,而这些清洁剂不但没什么特殊功效,而且几乎和水一样,让杨老太太直呼上当。那天下午,82岁的杨老太太和老伴正在家里看电视,屋外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站着一名中年女子,还背着一个包。她自称姓刘,是清洁用品有限公司的推销员。他们公司正在搞活动,推销一种多功能清洁剂。女子说可以免费清洗油烟机,给两位老人展示一下去污功效。老人家中油烟机油污很多,也想看看这款产品是否真有功效,便让女子进了门。
走进厨房后,女子拿出一瓶清洁剂,介绍完产品功效后,开始擦拭油烟机表面,并将厨房窗台也擦了一遍。杨老太太一看,确实擦得十分干净,去污效果很明显。杨老太太答应购买一瓶,但这名女子说,公司搞活动买四赠一,在对方的软磨硬泡下,杨老太太买了四瓶。过了几天,两位老人打开清洁剂使用,发现这些清洁剂根本没有效果,而是和水一样,两位老人这才发现上当了。
◆话题讨论
网友孤独雪:上门推销坑了太多老人
就像杨老太太一样,网友孤独雪的妈妈也有过同样的遭遇。有一回,一名冒充通信公司工作人员的男子,到她妈妈所住的楼里宣传所谓的新业务,这名男子说:“电话收费方式即将升级,对老人很方便,交费即可办理。”孤独雪的妈妈便毫不犹豫地交了400元“升级费”,却换来两张无署名和联系方式的申请表。孤独雪的妈妈怀疑被骗,跑下楼去,却已不见对方身影。孤独雪说,不少老年人的防范意识较差,很容易相信他人。平时,作为儿女要多提醒父母注意防范,多陪陪老人,和老人多沟通。
民警闫飞:行骗者利用老人警觉性低行骗
行骗者常常利用老人反应慢、心地善良、警觉性相对较低的特点行骗。建议老年人,第一、在动用钱物时,应主动与家人或亲朋好友沟通,这样会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第二、莫贪图便宜,轻信花言巧语。一些老年人经受不住诱惑,轻信花言巧语,纷纷解囊买“便宜”货,结果受骗。第三、遇到上门推销、换设备或自称是某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陌生人,如果一时不能确认其身份,一定要打电话向儿女求助,让儿女与其交涉。一定要确认对方身份,或向相关部门核实清楚后,才能考虑是否可以开门让其进入,并记下来人的单位、工作证号、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作为日后维权的线索。在有正式发票的前提下,最好由儿女转账汇款。第四、老年人也要加强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当一个人的识别能力提高了,有一双警惕的眼睛,就能及时识破骗局,避免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