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建柴旦 激情奉献高原记最美援青干部——徐善斌

05.12.2015  00:28

  徐善斌

   (本网记者 马振龙 报道) 2013年,他满怀热情,来到到柴达木精神的发祥地——大柴旦进行为期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在这平均海拔3400多米、仅有1.5万人口的高原小镇,他和他的援青团队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克服高原缺氧、干燥缺水、枯燥缺乐等困难,自觉实践“务实创新、耐苦自律、融合奉献”的浙江援青精神,扎根高原,真情援青,激情干事,做了大量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的工作,为大柴旦的开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续写了绍兴市对口支援大柴旦建设的辉煌篇章。他就是最美援青干部——大柴旦工委委员、行委副主任徐善斌。

  深入调查研究,理清援青工作思路

  初到大柴旦,徐善斌顾不得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着手开展调查研究,在深入基层调研、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谋划新三年援青工作计划,将省援青指挥部的部署要求与大柴旦的实际需求、绍兴市的先发优势与大柴旦的后发优势、传承第一轮援青工作的经验做法与创造性抓好新一轮援青工作等紧密相结合,着力抓好项目援青、教育援青、医疗援青、工会援青、招商援青、慈善援青和智力培训等七方面的重点工作。

  徐善斌虽然不具体分管教育工作,但他平时关注最多的还是教育,去的最多的还是学校。今年5月中旬,围绕“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主题,专门到行委中心校蹲点调研,撰写了《关于高标准办好行委中心校的调研与思考》,提出再经过5-10年努力,通过实施学校扩建提升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措施,把行委中心校创建成为“海西一流、群众满意”的名优学校。

  勇挑工作重担,助推经济科学发展

  大柴旦是柴达木国家循环经济实验区的重要园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任务繁重。2014年,组织安排徐善斌负责分管改革发展、经济协作、工业生产、商务金融、招商引资、能源管理、农牧水利、统计调查等经济工作。面对组织的信任和安排,他没有推辞,勇挑重担,边学边干,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抓好分管领域工作。

  大柴旦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距离短的有几十公里,长的达上百公里。为全面掌握区域经济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徐善斌带上干粮,一大早就开始走访,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询问企业困难,给企业打气鼓劲,一跑就是四五百公里。全区45家工业企业、15家规上企业,他只用一周多的时间全部跑了个遍。饮马峡工业园区有一处面积500多平方米的违障建筑,拆迁难度大、阻碍多。他牵头多个部门,通过半个多月、10多次深入细致的工作,于2014年6月初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平稳处置了其中的9家违法经营户,确保云天实业年产3600吨塑料编织袋项目顺利落地。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他注重调动经发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抓实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户、要素保障、固定资产投资、上下游产业对接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3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6%,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任务,呈现“困难中开局、逆境中发展”的良好态势。

  他一心扑在分管工作上,没有满足于完成年度考核任务,更多考虑的是大柴旦的长远发展,谋求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结合“十三五”规划,他牵头相关部门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把风电和光伏发电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投资。在三次产业中,大柴旦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针对柴旦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特点,他主动当好工行委参谋,建议成立文旅公司,从浙江引进高水平的设计院参与大柴旦旅游业规划,以规划引领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作为大柴行委分管浙江方面招商引资的领导,徐善斌把招商引资作为援青工作突破口,以大柴旦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平台,围绕循环经济产业链、旅游产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牧业等,大力宣传投资政策,优化项目服务,成功引进两家绍兴投资企业,计划总投资达1.65亿元。大柴旦吉利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8500万元,从去年3月考察洽谈、6月成功签约、8月开工建设、到今年8月建成投产,短短一年多时间,创造了大柴旦地区项目落地的最快速度。

  援青先援教,努力让孩子们“读好书”

  徐善斌出生于教师家庭,自己当过老师,对教育工作有着特殊浓厚的感情。在援青项目安排上,他首先考虑的是教育民生,做到援建先援教。今年大柴旦在建的3个浙江援青项目,有2个是教育援建项目,分别是总投资900万元的行委中心校综合教学楼、投资550万元的锡铁山幼儿园。在“十三五”援青项目规划中,继续把改善办学条件列为重点之一,计划再投入教育援建资金1200万元,实施中心校扩建提升、西部矿业锡铁山子弟学校改造、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等3个教育补助类项目,再通过五年左右援建,使全区中小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学设施现代化。

  由于自然条件艰苦,大柴旦地区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总体办学水平较低。为此,他注重借力发展,争取家乡教育部门支持,邀请绍兴教育代表团于去年10月下旬到大柴旦考察,两地教育部门签订教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长城中学、高级中学等3所名优学校分别与大柴旦行委中心校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结成帮扶对子和友好学校。

  在校校结对的基础上,他大胆创新思路,加大教育援青力度,建立优秀教师援青支教制度,绍兴市教育部门已选派2批共5名优秀教师到大柴旦支教;发起设立大柴旦中小学卓越教育教学奖励基金,通过援青支持、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措基金100万元,每年对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激励广大师生更加敬业爱岗、勤奋学习;力促百年名校绍兴市北海小学教育集团跨省跨民族设立大柴旦校区,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等带到青藏高原,把东部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西部,在全国首创教育对口帮扶新模式,得到浙江援青指挥部的高度评价,认为具有样本意义和推广价值。

  创新智力援建,变“输血”为“造血”

  在第二轮对口援青工作中,徐善斌和他的援青团队根据大柴旦产业经济、社会事业、干部队伍、专业人才等现状,积极探索智力援青新机制、新路子,变输血为造血,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

  2013年下半年以来,绍兴援青干部依托市委党校培训基地,组织大柴旦机关干部和企业家、专业人才到绍兴分期分批考察和培训,累计安排培训专项资金70余万元。为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们科学安排年度培训计划,强化专题性培训,每期培训班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比如针对柴旦城镇管理滞后的现状,2014年组织“小城镇管理”专题培训;应对经济新常态、企业转型升级的新需求,2014年举办了“企业家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根据加强“三基”建设要求,2015年先后开办了学习“枫桥经验”推进基层治理法制化专题培训班和党务工作者培训班。

  徐善斌还积极争取绍兴市卫生部门的支持,不断深化绍兴人民医院与大柴旦人民医院的结对帮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柴旦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培训。截止目前,大柴旦人民医院已有28人次到绍兴人民医院实践进修培训。绍兴人民医院每年选派医疗专家组来大柴旦义诊,指导帮助大柴旦人民医院创建成为二级甲等医院。探索建立短期援青支医制度,今年6-8月,绍兴人民医院选派3批3名医师到大柴旦支医,时间为期1个月。

  关爱困难群众,爱心救助受点赞

  徐善斌经常说:援青工作要少一点锦上添花,多一点雪中送炭。平时他心系困难党员、贫困家庭及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深入家访慰问,与他们促膝交谈,了解他们的安危冷暖,倾听他们的呼声建议,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多做雪中送炭的好事,多办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实事。

  去年8月9日,当得知马海村年仅3岁的哈萨克族女孩不慎被热油烫伤、伤势严重,但家长因家庭贫困放弃治疗的消息后,他心急如焚,从有限的援青工作经费中拨出1万元,个人捐资2000元,动员家长不放弃、不抛弃,立即将孩子送西宁大医院继续治疗,争取最佳医治时间。他还将小女孩的不幸遭遇发到微信朋友圈,得到浙江援青指挥部领导和爱心企业家、热心人士的关注支持,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很快捐款3万元。有了第一笔4万多元的善款,小女孩顺利入住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于去年国庆节前基本康复出院。

  今年3月8日,徐善斌刚从家乡返回青藏高原,就接到柴旦镇领导的求救电话,反映烫伤小孩术后康复不够理想,急需进行整形手术。他立即召集柴旦镇相关领导,商量帮助小女孩进行后续治疗和整形手术事宜,联系整形医院,确定手术方案,制定经费预算。截至目前,已争取到浙江援青指挥部帮扶资金3万元,大柴旦爱心人士捐款1万多元,同时绍兴援青工作组再次拨出爱心资金3.2万元,帮助解决了医疗和整形费用,使受伤小孩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家长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东海之滨来到青藏高原,徐善斌同志视大柴旦为第二故乡,把藏区百姓当成亲人,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理念、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大柴旦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是大家一致公认的“援青好干部”、“柴旦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