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六年风雨高原路六年情深意更长 ——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对口援青工作述评

28.07.2016  18:13

  7月,青海高原江河含笑,群山吐翠;7月,大美青海记录援青大爱,叙说援青深情。

  六年前的7月,26个中央国家机关、13家中央企业和6个发达省市选派的第一批102名(后期增加至119名)干部进青;

  三年前的7月,32个中央国家机关、18家中央企业和6个发达省市选派第二批182名干部进青;

  今年7月,第三批援青干部赴青,接棒援青工作,继续推进中央第五、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关于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重大战略部署。

  六年,只是历史长河里的一瞬间。然而,在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对口支援青海省藏区的六年间,一个个援青干部像火种一样撒播在我省各地区、各部门和各领域,以造福青海藏区人民和促进民族团结为己任,学习和发扬“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坚定履行职责使命,发挥实干带头作用,为藏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年来,通过援受双方共同努力,援青工作机制日趋完善、援助规模逐步扩大、援助内容不断丰富,基本形成了经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相结合和政府、企业、社会齐参与的援青工作格局,援青工作的政治、经济、社会效益开始全面显现,一笔笔援青资金、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在青海大地落地开花、造福百姓。

  实践证明,中央对口援青决策英明、成效彰显、影响深远,对于促进青海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青海:真心真意服务援青干部

  援青干部是援受双方密切联系、落实合作的纽带与载体,是援青资源中最有价值和最有优势的资源。

  六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援青工作,各级组织切实把援青干部管理服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谋划部署,精心组织安排,坚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力支持、生活上热情关心,为援青干部发挥作用、干事创业、成长进步搭建宽广舞台。

  省委建立了省级领导干部负责对口支援藏区工作联系点制度,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省领导、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等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受援各州、县也及时成立领导及工作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从职责要求、考核考察、纪律奖惩、教育培训、有关待遇等方面为援青干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证。

  援青干部任职上合理安排、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援青干部均安排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并全部安排参与党委(党组)的重大决策。分工上发挥所长、从实安排,多数援青干部在班子中负责规划编制、对口支援、重点项目协调落实等工作,不少援青干部还被安排主管经济、民生等方面重要工作,其中,对部委选派到县的援青干部,还根据实际安排在受援省、州对口部门挂任副职,为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第一批援青干部在青工作服务期间,7人当选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正式代表,4人获评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33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援青干部”称号。第二批援青干部积极参加我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国家林业局1名援青干部荣获“青海省焦裕禄式扶贫干部”称号,浙江省1名援青干部荣获“最美青海人”称号。

  各地各单位克服困难,在生活上给予援青干部热情关心。在日常管理中建立实施了援青工作“季报”等制度,积极推进援青干部健康档案系统等建设。每年均安排召开全体援青干部座谈会,组织援青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和交流研讨,开展省情考察。

   援青干部:诚心诚意结下一生“青海情”

  六年来,一批又一批援青干部的到来,让青海人民倍感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从2010年至今,三百余名援青干部前赴后继,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了贫困的高原,他们克服了高寒、缺氧对生命的威胁,忍受了头晕头痛、呼吸困难、长期失眠等高原反应。他们翻山越岭调研项目、跋山涉水体察民情,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丈量青海大地的广袤和厚度。

  他们中,有人带病援青三年,不曾有一丝的悔意;有人照顾不上家中父母和妻儿,也不曾有过一点抱怨。高原的风霜雨雪将他们“打磨”得皮肤黝黑、脸上多了“高原红”,他们把满腔的真诚和无私的奉献留在了青海藏区群众的心里。

  六年来,援青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中央要求和青海省情实际结合起来,从项目、资金、人才、经济合作和产业对接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主动参与编制我省受援地区和单位各类发展规划,在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瓶颈”,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操作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专家参谋作用。

  紧紧围绕我省“三区”建设战略目标,精心筛选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及矿产资源开发、特色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项目及民生工程,在援青项目启动实施、协调落实等工作中发挥了主导推动作用。各援青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通过项目衔接、资金援助、产业合作以及人才交流培养等途径,给予了青海藏区全面支持和有力帮助。

  积极发挥在援受双方沟通对接、交流合作等工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对口援青渠道牵线搭桥、协调安排,推动援受双方建立各类会晤、互访、考察、展会、协商等交流机制,架起了我省和对口支援单位交流合作的桥梁,有力推动了青海和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的互相协作、优势互补、利益“双赢”。

  几年来,援青干部在各自分管的经济、民生、维稳、科教文卫及对口支援、招商引资等工作领域中,积极发挥岗位带头作用和业务实干作风,坚决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始终把援青工作视为大局、当作责任,用真诚和执着、智慧和汗水谱写出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动人篇章,得到了受援单位领导和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援青:推动青海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时光荏苒,六载春秋转瞬即逝。

  六年来,援青工作共落实资金68.18亿元,确定援助项目1142个、实施810个、完成661个,完成投资43.31亿元,捐款捐物折合3.26亿元;培训各级各类干部人才3.75万余人次。

  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对口支援青海藏区的真情和举措,使一批青海藏区发展急需、干部群众盼望、长期无法落地的计划项目列入对口支援规划并得到快速实施,在藏区发挥了“雪中送炭”的良好社会效应。

  六年来,援青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及发达省市各层级领导、各方面人员来青考察调研、看望慰问、互访交流达2.7万人次,青海藏区与内地的联系交流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大规模、多批次、常态化的交流合作,使受援地区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来自支援方的真挚情谊,促进了藏区人民与全国人民、藏族与其他民族的情感融合,架起了民族团结友谊进步的桥梁,在青海大地上树立起了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援青的永恒丰碑。

  对口支援工作实施以来,各援青中央国家机关积极发挥宏观政策、行业指导等方面的优势,对青海藏区发展给予了充分关注、政策倾斜和优惠待遇,有力促进了青海藏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援青中央企业和发达省市,通过项目衔接、资金援助、产业合作以及人才交流培养等途径,给予青海藏区全面支持和有力帮助,坚持把援青资金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农牧区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变“扶贫”为“扶智”,是解决青海藏区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六年来,青海和各援助单位不断加强产业合作,推进资源、政策优势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加速结合,援青央企及援青省市企业通过“青洽会”和援青干部精心设计的载体、平台,与我省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议金额达5033亿元。几年来,全省依托对口支援平台异地办班、干部人才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及职业培训总规模达到4.39万人次,为受援助的地区和单位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和本土人才,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伍。同时,积极开展人才智力方面的交流合作,我省先后选派462名厅处级干部赴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和对口支援省市挂职锻炼,为藏区培养了一批善谋发展、善抓稳定的高素质执政骨干力量。

  “三基”建设是党在青海藏区的执政根本。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如何夯实基础工作、如何提升基本能力,需要广大援青干部同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道为之努力。

  基于这样的认识,各对口支援单位积极加大对我省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项目投入、推进藏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在藏区执政基础。六年来,一批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批藏区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作业务骨干和基层组织负责人通过援青平台培训有效提升了科学发展、服务民生、推动工作的基本能力,有力服务保障了藏区“三基”建设的推进和落实。同时,在藏区工作的援青干部大多担任州县党政领导职务,他们在帮助受援地区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挥专长和优势,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在维护藏区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气清更觉山川近,心远从知宇宙宽。

  又是一个7月,从国家部委到中央企业,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真情援助青海、造福藏区群众的美好愿景在高原大地不断延展,浓墨重彩,深情隽永!(何敏 青组)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