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青阳光”洒满热贡大地——天津市对口支援黄南州工作纪实

10.10.2018  11:43

   今日视点

  2010年,天津市援青干部携带着天津各族干部群众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离开家乡,踏上了黄南这片广袤的土地,担负起对口支援任务。八年来,他们用心、用情……推动了黄南藏族自治州援建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得到了黄南州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藏族同胞的赞誉,彰显了“汉藏一家亲”的民族情谊。

   教育援青,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不久前,来自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校长武树峰和刘昌芹在州中学三楼会议室做了两场精彩的“校长论坛”,他们以学校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新教学思路为主,利用多媒体工具向州内各学校校长分享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管理办法,在座的校长们认真地倾听着,并在笔记本上仔细地做着记录;

  在阶梯教室里,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的班主任李习勤给大家讲述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案例,为黄南州各中小学教师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班主任经验管理交流会。

  交流会结束后,同仁县三完小卫青虹和李慧超两位教师说,听了李习勤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结合三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把今天学到的班级管理办法和教育教学新方法运用到一线教学工作中。

  据天津市援青干部、黄南州教育局副局长许连升介绍,天津市教育援青工作得到了天津市教体委的大力支持,使教育帮扶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拓展,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模式,黄南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以进一步提高。

  许连升说,去年,滨海新区教体委和黄南州教育局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确定了包括名师进黄南、校际结对帮扶、教师培训与远程教育对接、100名三好学生赴天津访学的五项帮扶计划。

  今年,天津滨海新区将继续拓展名师进黄南活动规模,由原来的10名教师增加到20名,名师还将走进尖扎县、泽库县,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走进县乡。目前,已派送8位名师到州中学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工作,8月份将再短期派送20名教师支教和20名大学生顶岗实习,解决黄南州教师不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天津市优质教育资源优势,在黄南州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让各族学生真正受益。”许连升说道。

   医疗援助,筑牢健康防护网

  去年以来,黄南州医疗设备更新实现了历史突破。经天津援青指挥部全力支持,滨海新区向黄南州捐赠总价值近3000万元的移动式车载磁共振系统分别在泽库县、河南县、尖扎县人民医院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核磁共振设备州域范围内的全覆盖。

  该设备投入使用后,天津市医疗机构迅速组织实施了历时两个月的高原磁共振免费筛查,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进行全面排查,把符合门诊特殊疾病诊断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门诊特殊疾病管理,切实减轻了特殊疾病患者费用负担,有效阻止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率。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开展当中,预计受益群众达到1400余户2000余人,减免各类费用共计130万余元。

  据介绍,在天津援青指挥部地支持下,黄南州打破了县一级医院无核磁共振的空白历史,百姓不出县、不出镇,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大医院的同质医疗。

  此外,为进一步加强两地之间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合作交流,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与黄南州人民医院,滨海新区杭州道街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黄南州同仁县隆务镇中心卫生院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多年来,援青医务工作者紧密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精神,积极融入藏区百姓中,虽然路途遥远颠簸,但医疗队队员用忘我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截至目前,天津市已累计安排资金4710万元帮助开展黄南州藏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州人民医院远程医疗、科室能力建设以及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天津援青干部的真情帮扶下,全州各项卫生援青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明显。

   产业援建,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

  项目建设作为援青工作的关键所在,涵盖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事业等各个方面。黄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特征于一体,贫穷落后是黄南的基本州情。

  为进一步解决制约黄南发展的短板问题,加快推进援建项目,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援受双方坚持围绕援建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的原则,实施了州医院天津医技楼、同仁县群众体育馆、尖扎县民中天津滨海图书馆、泽库县游牧民定居工程、河南县文化旅游园区建设等援建项目。

  其中,实施“天津·黄南”生态农牧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开展葡萄、冬枣树、平菇等农业科技实验种植,并多次组织黄南州企业赴天津参加“津洽会”“食博会”等活动,建立了黄南州特色产品的内外销渠道。

  “津洽会”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贸展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24届,每年都会吸引海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经贸机构来津参会。

  在今年4月份举办的“津洽会”上,黄南州唐卡、石雕、蒙藏药、手工艺品、乳制品等48种具有高原特色的产品再次亮相天津,并从文化旅游、有机产业、特色产业等三个方面对黄南特色产业项目进行推介,共推介项目49个,计划总投资合计115.56亿元。

  开放才能借势,合作才能共赢。借助援青平台,黄南州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内涵、促进了对口支援成果。

  为了实现了两地商品的相互流通,援青干部出谋划策,在天津、西宁分别建立了青海省特色产品销售中心,另外,在天津市西青区古镇杨柳青镇建成“热贡艺术馆”,成功举办“唐卡艺术走进天津大学”“圣境雪莲热贡唐卡艺术展”等系列活动,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黄南州发改委主任、州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鑫介绍说,天津市对口支援青海黄南八年时间,累计落实资金近6亿元,实施援建项目172个,签订各领域帮扶合作协议40余个,充分发挥了“小资金大撬动”的作用。

  在援青干部地努力下,一大批发展急需、人民群众长期盼望却又无法落地的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医疗等民生方面的项目得以付诸实施,真正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对口援青带来的实惠,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千山万水,隔不断两地情深;巍巍高原,挡不住援青脚步。一个个爱心善举,一项项惠民工程,对口支援,正成为一座友谊的桥梁,让渤海之滨到高原之巅的两地人民变得山水相依、心手相连。(刘伟)

   视点短评

   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健康扶贫是属于精准扶贫的一个方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在是扶贫硬骨头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点出了我们扶贫攻坚中的一个要害和关键,也是扶贫攻坚中我们要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使命。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健康扶贫之所以拔到这样的高度,是因为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是农牧民在脱贫攻坚路上全面实现小康的大难题,也是我们必须正视解决的一个问题。资料显示,全国7000万贫困人口中42%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可见,健康扶贫很重要。

  自天津市与我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对口援建以来,认识到医疗帮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举,也是实现农牧区长期稳定脱贫的重要措施,他们没有回避难题,把健康扶贫视为对口扶贫援建成败的一件大事来抓,视为黄南广大农村牧区群众能否健康幸福、能否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堡垒”来攻坚。

  黄南州属于我省青南深度贫困地区,大多数基层卫生院、卫生室设施短缺,医疗专业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加之农牧民居住分散,这给看病就医带来了不少困难。

  为加大医疗帮扶工作力度,快速提升黄南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近年来,对口援建的天津市滨海新区积极作为,与黄南州签署了《对口帮扶协议》,达成两地实施医疗技术协作交流、远程医疗会诊、帮扶州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以及该州州、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与天津相应医疗机构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等多方协作意向,为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明确了任务目标。

  天津市眼科医院医疗队今年第五次来到黄南州人民医院,为白内障患者进行了免费复明手术,实实在在地为黄南州各族群众办了实事、办了好事,有力地促进了黄南地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为两地合作交流帮扶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就需要完善帮扶举措。作为援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工作队担负着解决农牧区医疗资源匮乏、诊断服务能力不足、卫生人才短缺以及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通过帮扶,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实施人才、技术、设备、项目等多方面的紧密合作,最终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上下联动的医疗服务新格局。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几年来,在天津市真情帮扶下,在每一位援青干部的倾情付出中,黄南州各项卫生援青工作有序开展,成效明显,为保障贫困地区群众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刘伟 )

   故事传真

   一名援青干部的助学之路

  2013年7月,天津港物资供应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力主动请缨,成为第二批天津市援青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到黄南藏族自治州后,担任尖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走访中张力发现,在尖扎县许多乡镇,多个村社只有一个村级小学,大部分学生不能就近上学,而且不同年级学生挤在一间教室,开展复式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学校教学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初到尖扎县,张力便了解到农牧区孩子就学的艰辛。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力为自己定下了“在尖扎工作期满时资助500名贫困学生”的援青梦。

  在工作中,张力将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作为重点资助对象,通过个人捐资、动员亲朋好友、在津同事等渠道,多方筹集助学资金,最大限度帮助尖扎的贫困学生。到2016年底,他先后搭桥牵线天津多位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大学生、高中生142人次,金额达到15万元。

  其中,县一、二民中的贫困学生基本上实现了每学期两轮资助,每轮15名左右,资助金额每人1000元。其间,有300名以上贫困学生得到资助,对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考取大学后,仍对其提供每人2000元的助学金。

  说到这些,资助王智华的事情令他记忆犹新。

  2016年7月,康杨镇上庄村村民王有福女儿王智华考上了大学,但王有福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王有福家人口多、耕地少、无产业、无技能、没有增收渠道,而且妻子还体弱多病。女儿金榜题名,本该是让全家人高兴的事情,却因为学费问题,让全家人一时陷入苦恼。

  得知这一情形后,张力主动找到了王有福,表达了自己要牵线搭桥资助其女儿上学的愿望。

  此后,每年开学前张力都要到王有福家,为其女儿王智华送上7000元生活费。如今,远在青海师范大学成都校区就读的王智华已是大三学生,每年都能按时收到张力的爱心资助。而在家乡,父亲王有福和张力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常来常往的“亲戚”。

  在张力的帮助下,马克唐镇李加村达瓦卓玛、如什其村的赛藏卓玛等一个个贫困学生陆续考上了大学。

  张力说,帮助一个贫困学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更点燃了一个贫困家庭脱贫奔小康的希望。

  天津援青干部每届三年。2016年,为使更多贫困学生放飞“大学梦”,张力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继续留任尖扎,开展援青工作。第二任期中,他再次协调天津港集团公司扶贫助学资金40万元,成立了黄南州首个教育扶贫基金,以高考录取成绩排名发放奖学金,有力地激发了学子们的求学热情。

  此外,通过积极与天津开发区慈善协会、天津荣冶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协调、衔接,张力在尖扎县民族中学高一年级设立了2个“荣冶林鸿志班”,从2017年开始,每年资助10万元,向“鸿志班”100名贫困藏族学生每人提供1000元助学金,连续资助三年。

  2018年3月,尖扎县第二民族中学高二年级贫困生多杰杨增在领到1000元助学金时激动地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农民,家里没什么积蓄,每年开学,父母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凑来的学费亲自送到学校,生怕我在上学的路上弄丢。这次爱心人士给我一次性送来了这么多钱,我都不知道怎么保管,非常感谢张力县长,感谢党的好政策。”

  张力曾对团县委的干事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在我援青期满离开尖扎的时候,能够圆我助学500人的梦想。”如今,这个曾经令他觉得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娘家人”强有力地支持下,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为现实。

  据了解,五年来,受张力同志直接资助和统筹协调资金、项目的500名贫困少数民族学生,每人至少直接接受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慰问金1000元至7000元不等,涉及金额90余万元。(刘伟 蒋军)

国家10.49亿支持我省启动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紧抓“十四五”开局机遇,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时代目标,科学谋划项目储备,主动加强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教育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经积极争取,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我省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0.人民政府
甘青两省政协就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开展联合调研
  8月2日至6日,青海省政协应甘肃省政协的邀请,人民政府
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召开
  8月6日,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快递员群体交流座谈会,人民政府
省政协“委员讲堂”开讲
  按照党史学习教育计划和《2021年省政协理论学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