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旅游的顺风车快速脱贫

16.06.2018  09:20

  青海新闻网讯 驱车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的茶卡镇巴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白色小楼,铝合金门窗、监控设施、小轿车……这些现代化元素很难让人把这里与“贫困”联系到一起。

  但是在几年前,巴音村的村民们还住在距离茶卡镇20公里外的小水桥,村子里的路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泥泞不堪,住的也都是几十年前盖的老房子,基础设施很差。

  巴音村村民许雅雲说:“住在老村子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因为距离茶卡镇太远,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成了难题。最重要的是,村子里的饮用水都是来自地表渠道,水质很差,老人孩子喝了经常闹肚子。”

  巴音村全村共有村民35户114人,确定贫困户4户8人,主要为因残致贫。村里的第一书记白海龙说,村子里最让我放不下的就是这四户贫困户,因为残疾他们没办法外出打工,只能靠着自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维持生计。

  姜发菊就是贫困户中的一员,老公患有心脏病丧失劳动力,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一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姜发菊说:“因为盖房子的钱都给老公看病了,所以我们一家4口人只能挤在30平方米的土房子里,为了照顾家人自己也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的生活仅靠种地和自己打散工维持,生活过得紧紧巴巴。”

  但是巴音村赶上了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示范村建设的快车,全村将迁至茶卡镇居住。为了让大家住得好,在政府的努力下,为每户建设120平方米砖混结构二层小楼,配套建设院墙、大门、水、电、路、活动广场、服务管理中心等基础设施,总投资1500万元。

  2013年巴音新村建设完工,但是难题又来了,很多村民不愿意搬过来,白海龙说:“村里的老人在老村子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了农村生活,现在突然搬进城里,没了耕地,就少了一份收入,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很难接受。”

  随着茶卡盐湖旅游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需求,巴音村的村民们看到了商机,就利用新家搞起了家庭宾馆。尝到甜头的巴音村村民们如今都搬进了新家。

  2013年年底,姜发菊和大部分村民一样也顺利搬进了新村,住上了新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刚过上了好日子,她丈夫却被诊断为白血病。为了给丈夫治病,姜发菊四处举债,可丈夫还是在欠下7万余元医疗费后离世。越挫越勇,姜发菊索性放手一搏,打算开一个家庭宾馆,在第一书记白海龙的帮助下,经过一番努力,2015年,姜发菊家的家庭宾馆开业了,5间客房,有标间、单间、三人间。

  姜发菊说:“从来不敢想,如今自己竟然当起了小老板,住进了2层小洋楼。2016年年底通过宾馆的收入,我就把所有的债都还清了,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2017年冬天我又申请了五万元贷款,打算把家庭宾馆扩建一下,迎接2018年的旅游旺季。”

  姜发菊是个闲不住的人,冬天家庭宾馆没什么生意,在政府的帮助下,姜发菊争取到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一个月稳定收入1000元。

  像姜发菊这样的村民在巴音村有很多,如今大家都靠着自己的双手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白海龙说,借助茶卡盐湖的资源,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今村子里有25户人家都开起了家庭宾馆,现在村子里多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小老板,少了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

  新村越来越美,老村子的地也不能荒废了。搬迁后,村上成立了合作社,将村民的133.3公顷土地流转后统一种植饲草,发展茶卡羊养殖和特色种植。2017年全村分红11万元。

  “等到明年,我们打算开发乡村旅游,游客来了白天可以观赏茶卡盐湖的美景,中午可以在家庭宾馆吃饭住宿,下午到乡村体验蔬果采摘,晚上在乡间观赏星空,打造一系列特色旅游服务,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向小康生活。”白海龙和巴音村的村民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憧憬。

端午小长假旅游直通车开行啦
  目的地:青海湖、茶卡盐湖   Qhnews.Com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