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幸福西宁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健康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是民族强大的基石,是幸福西宁的重要“本钱”,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重要的梦之元素。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卫生计生系统紧紧围绕规划目标,攻坚克难推医改,凝神聚力促发展,一心一意惠民生,“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力度大、民生投入多、发展速度快、群众受益多的五年:居民健康档案更新、服务能力服务群众健康服务“三升级”、完成“国医堂”建设、为60岁以上失独家庭提供服务……全省首家推出午间门诊服务、全省率先实施“床旁结算”服务模式、四年来让利患者药品费用10819万……
“十三五”市卫计委将按照“12466”的改革发展路径,携手幸福西宁,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
“十二五”改革
力度大群众受益多
——以人为本,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先后推出了26条便民惠民服务措施,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实施“五免十减”新举措,破除“以药补医”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开通“床旁结账”和“移动查房”人性化信息服务,实施“先住院后结算”结算方式,在全省率先推行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新模式。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现病有所医、改善民生健康新突破为目标,始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三医”联动,注重机制创新,全面完成了国家十二五医改规划确定的五大方面重点改革任务和32项改革指标。
——秉承小财政大民生的理念,全市累计投入医改资金78.6亿元,较“十一五”末年均增长23.7%,实施了一批重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机构1788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医疗卫生保障能力日益增强。
——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单独二孩政策平稳运行,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实现城乡全覆盖,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回归正常。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机制不断完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有效开展,县乡级计划生育机构与妇幼保健机构全面完成整合。
——有效落实重点传染病综合干预措施,免疫规划疫苗单苗接种率达98%以上,取得连续4年全市无人间鼠疫的优异成绩。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级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修订完善市级各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6个。法定传染病从2010年的833.67/10万下降到575.07/10万。
——坚持“人才兴医”战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完成省、市级临床基础和应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等课题46项。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4.62岁,比2010年提高0.62岁,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40.63/10万、16.48‰、18.17‰分别下降到2015年的18.29/10万、9.02‰和10.61‰。
四区三县:
卫生计生工作亮点涌现
城东:全市率先开展居民健康档案更新
2015年全区共建立更新档案333429份,建档率达90.3%,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13461人,管理率94.64%,糖尿病患者6365人,管理率96.2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484人,管理率为100%。共为27353名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体检率达91.95%。城东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医疗纠纷处理体系,公开投诉电话,推进医疗责任险工作,建立了“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
城西:服务能力服务群众健康服务“三升级”
采取“1+3”服务模式,针对辖区居民不同健康状况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服务;在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中,体检标准提高到400元30项;西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省内首家集医疗康复中心;建立全科医师服务团队与计生特殊困难家庭“一帮一”联系人制度。西区被确定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建成16个健康小屋,实现居民不出社区即享自助体检的目标;建设中医馆9个,开展“名医进社区”活动。
城北:率先完成“国医堂”建设带动全市
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率先在全市完成“国医堂”建设,在全市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出台《2015年城北区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意见》,开展区级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门急诊服务量、出院病人数、平均住院日等和中医特色指标明显改善。把中医建设纳入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内容,积极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实现中医药工作全覆盖。
城中:为60岁以上失独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在南川西路街道办事处成立我市首家“新家庭计划项目示范基地”。与“海都公众”合作,在全市率先为全区60岁以上的43户失独家庭提供免费家政及医疗保健服务,并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服务套餐。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总寨中心卫生院投入40余万对中医诊所进行改造,建成中医馆。城中区南川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首批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基地。
大通:连续十年被评为全国计生宣传工作先进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富有特色,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亮点纷呈,群众婚育观念明显转变。县卫计局连续十年被中国人口报社评为全国计生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先后实施救助贫困母亲、少数民族群众生殖健康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项目,受益人群达66483人。
湟中: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
“十二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基本建立,全县15个乡镇卫生院试点运行的60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作组均配备全科医生移动工作站,推行协同服务模式,“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优势互补、相互监督,有效提高了工作效能,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5%以上,慢性病管理等都有了新的提升,以“协作组”工作模式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县393个行政村中395所村卫生室都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达100%。
湟源:腔镜技术领先我省东部农业区二级医院
湟源县人民医院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沈阳军区202医院多年帮扶下,开展了腹腔镜手术、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穿刺术等6项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微创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提高和带动了专科诊疗技术水平和整体业务素质。目前,腔镜技术在我省东部农业区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委属单位:
创新服务模式倾力惠民生
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育贤才,引领医院快速发展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多年来始终秉承“人才兴院”的宗旨,求贤若渴,广纳贤才,为医院培育了一大批专业精通、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专业人才,在医院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医院成功晋升为“三级甲等医院”和医院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医院更是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重头戏,吹响了“人才战略”的号角,积极为医院发展广育贤才,夯实人才基础。2014年9月26日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西宁市人才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人才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梅利同志成功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计划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并成为西宁市卫生行业首个硕士生导师。
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省率先实施“床旁结算”服务模式
市第二人民医院首先从创新服务模式、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出发,落实“五免十减”救助措施和26项便民惠民服务新举措,不断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在全省率先实施“床旁结算”服务模式,缓解患者在出入院办理处办理出入院手续的等候时间,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医生“无线移动查房”和护士“PDA查对系统”,开通小薇导诊及手机APP服务,成功进行系统升级及数据库双活搭建工作,并逐步探索网络医院平台。
市第三人民医院:医院消化内科被评为市级重点学科
医院将神经外科和心血管内科定为院级重点学科来发展,新建的儿童诊疗中心立足西宁市西川地区,是医疗服务辐射全省的儿童专科诊疗机构,儿科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极大地解决了区域内广大儿童看病的困难,让病人能就近解决疑难重病的治疗问题,减轻远距离就医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好地为当地人民特别是儿童的健康提供高质量的诊疗服务。
市药管中心:四年来让利患者药品费用10819万
2015年,全市药品配送率达97.6%,三、二级公立医院药占比分别下降至34.4%和42%,基本药物配备率达到82%和90%。加强对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建立临床用药定期监测、超常预警、有效干预监测机制。自2010年9月以来,全市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运行四年来让利患者药品费用10819.76万元。
市医管中心: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好转
中心成立四年来,在市卫生计生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督促、检查、考核、评价为抓手,积极推行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加强医院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疗安全的监督管理,使我市的医疗服务、医疗质量明显好转,医疗安全得到了保障,群众就医更加方便,中心职能作用凸显,为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市中医院:惠民特色康复服务模式降低致残率
市中医院发挥青海省名科针灸、推拿的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手段,整合国医堂专家资源成立了“西宁市中医院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成立后在医疗服务中坚持“预防-医疗-康复一体化”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特色的康复服务模式,在打造康复专科的同时,使专业发展与惠民措施有机结合,让残疾患儿真正就近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低收费的康复服务,有效地降低患儿致残率,使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减轻患儿家庭因病带来的沉重负担。
市口腔医院:科室的细化及独立运作属全省唯一
为了使口腔治疗更加精细化、系统化、专业化,医院新成立种植科、牙周病科及儿童牙病科,并配备业务骨干,科室的细化及独立运作属我省唯一,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安全、有效。为方便高龄、残疾人行动不便患者,开展上门出诊服务并免收出诊费,全年共减免费用35800余元。采取分时段预约病人的方式并开通晚间门诊,引进了三项新技术。
市妇幼保健中心:西宁市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2010年的40.63/10万、16.48‰、18.17‰分别下降至2015年的18.29/10万、9.02‰、10.61‰,分别下降了54.98%、45.27%和41.61%。
市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全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先进
2015年西宁市成为全国计划生育药具自助服务发放机13个首批项目试点城市之一,装避孕药具自助服务发放机1000台。大力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指导,提升技术服务能力。2015年中下乡面对面督导62个乡镇,328个村、社区,指导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及药具工作作为重点工作。2014年,中心荣获“全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卫生监督所:全省率先实现生活饮用水全分析检测
开展餐饮具集中消毒机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在专项检查中首次使用了ATP快速检测手段。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生活饮用水全分析检测,填补了我省生活饮用水全分析监测数据的空白。开展“打击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工作及打击“两非”专项稽查。
市爱卫办:《西宁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施行
2013年西宁市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首次复审,再次荣膺“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4年和2015年西宁市连续两年在全市开展了健康场所建设活动,全市健康区域范围和示范辐射作用不断扩大和强化。《西宁市控制吸烟条例》已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发病种类及发病率处于低水平
大力推进以群防群治、联防联控、责任到人为主的鼠防工作“湟源模式”,实现连续四年我市鼠疫疫情“零”发生的目标。通过西宁市“十二五”重点实验室终期评估和实验室及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取得认定证书,检测能力增加80项。严格按照防控工作要求,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突发传染病事件,“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类传染病发病种类及发病率基本处于低水平状态。
市健康教育所: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
积极健全完善全市健康教育机构及组织网络,提高专(兼)职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落实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各项工作,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讲师团成立五年来(2011年-2015年),全面实施了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等健康知识巡讲及咨询活动,共举办各类健康知识讲座263场(次),城乡受益人数达到51000余人(次)。
“十三五”确定
“12466”改革发展路径
突出一条主线
就是围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这条主线,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力争在若干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创出一条西宁印象-西宁模式-西宁示范的新路子。
加强两大功能
就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增强基层“输血”功能,培育基层“造血”功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畅通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打造四张名片
就是着力打造国家卫生城市、医改创新示范城市、健康城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城市,夯实全民健康基础,建设健康服务保障基地。
实施六大工程
就是组织实施人才引智、十百千培训、资源拓展质量提升、智慧卫计、人口素质提升、便民为民服务工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结构、人口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
健全六大体系
就是健全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化药品供应保障、信息化健康管理服务、法制化卫生计生监管、社会化卫生计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计生和健康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