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刊:擘画 “十三五”——青海,锻造发展新力度
今日视点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高原牌”、“有机牌”、“绿色牌”……提升青海速度;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五大生态板块”建设……提升青海生态;
加快构建整体提升、功能配套、持续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提升青海能力。
透过青海“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五年。
跨入“十三五”的第一年,由厚重的《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草案)》,我们瞩望到未来五年的发展将非同寻常。
这是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青海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制定的一个五年规划,也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而编制的未来五年发展的一张路线图和时间表。
怎样缩小差距实现“两个翻番”?
——八万字的“十三五”规划纲要紧扣目标,提出供需两侧发力、挖掘潜在需求、壮大第三产业一系列举措
当省政协委员沈艳丽拿到厚厚一本《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纲要(草案)》时,这个大部头文本让她感觉手上重,心中的责任更重。
据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人员、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吴海昆介绍,“十二五”规划大约5万字,“十三五”规划则有8万字。 “十三五”规划紧扣“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规划的内容更加宽泛。
结合这一目标和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青海的小康社会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青海的小康体现在“两个翻番”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根据这一目标测算,未来五年我省生产总值只要年均增长3.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7%,就可以实现“两个翻番”。但是,为什么我们却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的目标?
吴海昆解释,青海还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发展仍然是当前的第一要务,为了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发展差距,也是为了保证我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优化结构、转型升级预留空间,我们自我加压,希望通过积极努力,实现“纵向比有进步,横向比不落后”的目标。但是,当前全国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中,完成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的目标十分不易,我们将通过供需两侧的结构性改革,继续推动青海这辆快车前行。
供需两侧发力,投资仍是拉动青海经济的重要力量。工业仍是拉动青海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以退为进,传统优势产业技改提升上档次;四大千亿元产业集群为引领,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
挖掘潜在需求,青海大有文章可做。打好“高原牌”、“有机牌”、“绿色牌”,让青海的矿泉水、农畜产品走俏中高端消费市场。
壮大第三产业,发展最具“亲和力”的旅游产业,青海自然、人文优势明显。
怎样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政府工作报告不下16次提及生态文明,规划提出多项约束性指标,明确实施“碧水蓝天行动”
如果说“十二五”规划的主旨是推进我省实现跨越发展,逐步缩小与全国的差距,那么,“十三五”规划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并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生态”和“绿色”多次被提及,而生态文明被提及不下16次。根据“十三五”规划,我省将立足特殊省情和责任,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的要求,把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作为主要任务的第一条,自觉担负起这一历史责任,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青海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以三江源、青海湖、湟水流域、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五大生态板块”为重点布局,完善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这一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和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力争到2020年实现重点生态治理区全覆盖。
今年,全面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工程等生态重大工程;启动实施“碧水蓝天行动”,抓好环境综合治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实现这一目标,有措施作为抓手,更要有考核作为督促。吴海昆说,“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生福祉、创新驱动四大板块28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4项,生态方面的约束指标占很大一部分,这是政府向社会各界的郑重承诺,足以看出青海在生态保护的力度和决心。
去年年底,一位摄影达人在湟水河畔拍到了小翠鸟灵动的身影,大家对湟水河生态系统得以改善兴奋欣喜。“十三五”期间,湟水河出省断面水质达标率要由现在的四类83%达到三类50%,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的母亲河。
同时,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保护“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到2020年,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出省断面水质稳步提升……可以遐想,那时的湟水河可能又有了鱼儿嬉戏,鸟儿觅食的和谐场景。
雾霾频袭,头顶的一方蓝天成为一种奢侈。“十三五”规划中,我省首度加入PM2.5考核指标,并提出主要城市PM2.5浓度要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以下,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的目标。
怎样增强综合支撑能力?
——继续坚持财力优先投入民生领域,以更大手笔的投入,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项目
除了生态环保领域,“十三五”时期的多个民生指标也是约束性指标。
经济增速放缓,保障民生的步伐不能放缓。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继续将财力优先投入民生领域,补齐我省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的短板,让群众更有获得感。通过精确识别,为52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打赢“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战。
2015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3267亿元,这一年的投资总额相当于“十一五”时期五年的投资规模。“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更大手笔的投入,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项目,加快构建整体提升、功能配套、持续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支撑能力。
未来五年,西宁轻轨一号线开工建设,西宁至库尔勒、西宁至敦煌铁路建成,西宁至成都高铁已列入国家“八横八纵”高速路网中,力争开工西宁至昌都铁路,形成完善的青藏铁路线主轴,形成西宁、格尔木两个枢纽和六大通道的铁路网。
未来五年,我省将推进以高速公路网和国省干线为重点的公路建设,新增高速公路2000公里,除了玉树、果洛六个县是二级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在保通的基础上实现畅通出行。机场建成完成“一主八辅”民用机场格局,果洛机场通航,推进祁连、久治等机场建设。
未来五年,我省将实施引大济湟西干渠、北干渠等水利工程,持续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基本上解决青海东部地区、柴达木盆地和海南的工程型缺水问题。
还有,到“十三五”末,我省将通过多种能源组合,用微电网的方式,覆盖大电网无法延伸的地区,建立新的能源输出通道,形成750千伏为主,330千伏为支撑的电网骨架。
五年一个提升,五年一次飞跃。
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来适应新常态,勇敢地引领新常态。相信再过五年,青海在城市建设、生态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将会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花木嵯)
短评
向新一轮五年进发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基于青海生态安全和民族团结两个特殊责任,结合青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奋力建设“三区”开辟一番新天地,底蕴丰厚、薪火相传的优良品格是我们再创辉煌的精神动力。
相信历经五年努力,青海将是一个绿色的青海。高原蓝、草原绿、江河清,美丽青海是青海人的宜居家园,更多的中外游客将慕名而来。
相信历经五年努力,青海将是一个殷实的青海。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五百多万青海人步入小康社会。
相信历经五年努力,青海将是一个现代的青海,县县通高速,高铁缩短了青海与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空中走廊扩容,青海不再遥远。
相信历经五年努力,青海将是一个开放的青海。走出去的青海人更多了,旧有观念一次次被刷新,一次次被打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身处内陆的青海向西开放,走向国际视野。
向新一轮五年进发!将青海精神熔铸其中,去开辟新天地,去建设新青海,青海精神将是引领我们前行的不灭灯塔!(花木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