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海 改革就在我身边:生物产业园的“微改革”

13.05.2015  12:10

  一切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周而复始地运转着,只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在这一年多时间中开展的一系列“微改革”,让身在其中的人们更深刻地感知到改革与每个人有关,与每家企业有关,一个个微改革正在汇聚成改革的最强音,激发出人们干事创业的新活力。

   物业——业务外包管干分离

  正值中午吃饭时间,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管委会门口的保安陆师傅仍然值守在岗位上。“今天突然停电了,工作更要细心一些。”陆师傅一遍遍询问并提醒着前来办事的人们先要登记一下,“现在一个班儿两个人,24小时一换班,虽然比以前辛苦,但工资比以前高了一千多元钱,加班还有加班费,大家都很知足,干活也很认真的。

  陆师傅所说的正是生物科技产业园实施物业服务外包后带来的变化。据生物园区公共设施管理局副局长马永梅介绍,去年,园区管委会根据西宁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服务外包,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实现市场化运作,先后将管委会的物业服务、园区道路广场环卫保洁、公共绿地养护全部对外承包,实行独立核算、独立运营,并制定养护标准,明确考核办法,公共设施管理局则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查考核各承包单位,真正做到了“管干分离”。单园区环卫作业外包这一项,去年管委会就节约支出31.5万元。

  “我们依托园区,努力拓展业务量,承接了园区一百多家企业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超额完成了管委会设定的目标任务,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获得了管委会的奖励。今年,我们将细化承包责任制,尝试把垃圾车承包给个人运营,并试点开展公共厕所管护承包制。”青海生物产业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彭益均说,承包后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公司的业务量大大提升,保洁环卫所需各类消耗品的数量得以控制,成本大大降低,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提升了物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员工工资平均增长上千元,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

  除了物业服务之外,园区的道路清扫工作对外承包后,环卫面积增加13%,费用同比降低15%,机械化清扫率达69.1%,园区保洁管理与洁净水平大幅提升,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福利待遇明显提高,收入远超西宁市环卫工人的平均水平。

  去年,生物园区还投入221万元实施将原有的高压纳灯更换为LED节能灯。单这一项,虽然正常使用的路灯数量比上年增加了450盏,但消耗电量却降低了50%,年节省电费46万余元。

   财务——编制年度资金预算提高资金效能

  自2002年生物科技产业园成立以来,生物产业园的园区面积从4.03平方公里扩大到23.5平方公里。虽然园区眼下正在开展三期规划建设,但管委会已在提早考虑园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结束后,生物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的转型发展问题。

  向管理要效益,为转型做准备。为进一步完善园区财政财务管理,生物园区先后制定完善了《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政府采购实施细则》、《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各部门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通知》、《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公用经费审批暂行办法》、《生物科技产业园耕地占用税协税护税的通知》《生物科技园区管委会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意见》等制度。同时,强化预算管理,严格预算约束,控制一般性支出。年度财政预算经管委会审批通过后,除新增建设项目以外,公用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一律不予追加预算。

  今年,青海生物产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按照“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权限、规范会计工作”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

  据生物产业园开发建设公司相关财务人员介绍,今年公司实行资金计划管理,按照园区建设和公司经营情况,编制详细的年度资金预算,并逐月编制具体收支计划,加强资金的统筹安排和调度,在保障资金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甚至避免资金沉淀。此外,开发建设公司对各子公司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现金盘点检查和银行余额调节核对,每季度对各子公司资金收支情况的合法性、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