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两条通往幸福的路
进入数九寒天,天气阴冷,道路结冰。
在湟中县鲁沙尔镇塔尔寺西门附近白土垭豁巷有几个村子,连通这几个村的一条路,多年来都是夏天污水横流、苍蝇肆虐,冬天横流的污水就结成了冰溜子,时不时滑倒来往的村民。
最初这条路并没有下水设施,道路损坏也变得凹凸不平,自来水管道老化导致漏水,村民经济收入也不高,没法自筹部分款项进行修路,诸多原因引起前面所述状况。
于是,这条污水横流的路就成了横亘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心里的一根“刺”。
这条歪歪扭扭的路就在著名景区塔尔寺西门旁边,旅游旺季,臭味弥漫,实在影响游客对塔尔寺乃至湟中的好感。
而且也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附近还有一所学校,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安全隐患也不小。
湟中县县长赵冬得知后,拍板重修这条事关百姓出行安全和幸福的路,几个村子不能自筹,那就全部由县财政承担186万元的修路费用。
这笔钱,对于一个贫困大县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
冬季来临,这条路还剩一段得来年开春才能修完。
在王占龙记忆里,过去大家都是把污水直接往门前的马路上倒,因为没处可倒,也是无奈之举。
“现在,路重修了,还铺设了下水,直接和家里的下水管道连接到一起,污水再也不用到处倒到处淌了。路干净,也不怕冬天滑倒了。”王占龙指着自家院子里的下水道入口说到。
而在鲁沙尔镇的水滩村,也有一条帮助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路正在修建。
水滩村离湟中县城非常近,全县最大的垃圾场也在该村,但一直没有硬化路,村民出行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全村403户,人均收入很低,大部分是靠外出打工,有97户极度贫困,多是大病、残疾、无劳动力导致的。
国家政策规定,村道硬化,除了政府出资,群众也要自筹一部分,但经济贫困导致水滩村村民根本完不成自筹部分。
所以,多年来,一旦遇上下雨天,村民大多只能“窝”在家里,没法出门。
李国元一直骑摩托车去县上打工,“雨天就不敢骑了,路烂得没法走,怕出事,一旦下雨,那天的收入就泡汤了。”李国元很无奈地说。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行不畅成为制约水滩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改变现状,彻底拔除“穷根”,首要的是先把通往外界的路修通修好。
鉴于此,湟中县精准发力,从修路开始,为水滩村的扶贫工作攻坚拔寨。
“之前说修路,每户得自筹七八千块钱,大多数人都是掏不出来的,现在,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每户只用掏一千块钱就够了。实话对我们太好了。”水滩村村长林永吉充满感激之情。
“路通了,就好办了,出行和外出打工都方便。”村民郭兴青无限憧憬。
对于未来,王占龙希望借助靠近塔尔寺的区位优势,把家庭旅馆好好办起来;李国元希望通过新修的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把日子过得更好;林永吉希望带着村民学习技能、发展产业,踏着新修的路向着幸福迈进!
这两条民心之路将惠及每一个村民,凝聚起村民建设美丽新家园、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力量,把大家带向幸福的未来。(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