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来”“放下去”“跑起来”——北京财政简政放权亮真招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任峰)把权力从“犹抱琵琶半遮面”变为“掀起你的盖头来”,把管理从“越俎代庖不顺畅”变为“‘事权责’打捆再回位”,把服务从“四平八稳等你来”变为“走进寻常百姓家”……近年来,北京市财政系统自我加压、自我革命,围绕清权、确权、削权、放权、晒权、束权等采取一系列举措,加快简政放权步伐。
今年6月,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份北京预算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不但明确了改革时间表,也给出了具体路线图。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细化预决算公开内容。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杰说,北京市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措施突出了一个“明”字。除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外,还增加公开事项,加大财政政策、预算绩效、政府采购情况等公开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其实,早在年初,北京已经向社会各界作出了预决算信息公开将进一步“扩围”“细化”“增容”等一系列承诺。如今,这些承诺正在变成规范的制度和鲜活的实践。
除了各界普遍关注的预算决算公开外,北京还主动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这意味着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信息,将置于内部员工的目光之下。
据北京市财政局会计处处长张波介绍,内部财务信息公开主要包括以内控规范手册、内控评价报告、单位财务报告、审计监督评价报告为基础的多项内容。
下一步,北京市还将不断总结内部信息公开的经验,拓宽信息公开的渠道,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扩大信息公开覆盖面,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证此项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把信息完整地“晒出来”是简政放权的基础,权力能不能“放下来”还得看有没有真招实措。为此,北京财政系统在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政府采购中推出了“放”“提”“简”“扩”四字诀。
所谓“放”,就是把部分政府采购管理权限下放至部门、区县;“提”,是提高公开招标限额标准,增强预算单位自主选择权;“简”,是简化进口产品审核程序;“扩”,是允许各单位在预算能够保障的前提下,签订不超过三年的政府采购合同。
对于这四个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计财处处长董莉深有感触。“权力下放了,我们的工作效率随之提高。同时,预算执行的主体责任更明确,我们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也更大了。”
该公开的权力信息“晒出来”,该松手的职能“放下去”,如果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不把保留下来的职能履行好,政府部门就成了“甩手掌柜”,这显然不是简政放权的本意。
为此,北京市财政局要求全市财政系统“跑起来”:让“四平八稳等你来”的服务“走进寻常百姓家”。该局推出转移支付提前告知、财政评审预约上门、财政票据直供到户等服务项目,还在中关村建立财政服务平台,提供“企业点菜、财政端菜”的抵近式服务。
北京市财政局改革办负责人陈以勇表示,这种对路服务可以让财企直接见面,供需相互对接,省去很多弯弯绕的中间环节,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