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 便民“摸得着” ——上半年我省经济发展亮点系列报道之九

07.08.2018  17:13

  设立虚拟地名,解决无标准地名房屋落户问题、解决群众购买二手房后原房主户口迁出难问题、进一步放宽子女投靠父母落户限制……近日,省公安厅在前两年推出的70多项“放管服”措施的基础上,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不方便等问题,一次性再推出30项新的“放管服”改革措施,便民利民“摸得着”。

  省交通运输厅对行政服务大厅办事窗口充分授权,所有进驻事项一律按照“受理→审核→审批”的流程,实行“一站式”集中受理办结,杜绝“两头受理”现象。同时,还利用电子监察系统,全程监督行政审批的每一个环节,实时纠正违规行为,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杜绝工作推诿和职权滥用现象,办理时限缩短了23%。

  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出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等便民服务的有效举措,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显著增强,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如何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这是我省“放管服”改革过程中,始终在思考和实践的第一要务。

  景翠红是青海联志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以前办理行政审批手续不仅要奔波于多个部门之间,而且办理期限也比较长。这两年,随着一些审批事项的取消和“一站式服务”模式的推出,她跑政府部门的频率明显降低了。

  “明显感觉企业办事比以前要方便多了,效率也高了。比如企业注册资本认缴制改革、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办理变为后置审批等,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行政成本。”景翠红说。

  盘点上半年改革亮点,不难看出,在一系列“放管服”改革举措中,“便民利民”成为关键词。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从项目推进到百姓生活,我省“放管服”改革“简”字当头深入推进,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今年,我省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公布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精简行政审批37项,取消177项涉及群众办事创业证明事项。政务平台上线,实现全省“一张网”联动运行。启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共开”监管,加快推进“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

  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了70.4%,在全省全面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强力推行以权责清单为代表的清单管理制度,努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省级层面核准企业投资项目减少40%,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大幅压减,成为全部取消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职业资格认定事项的省份。经过调整整合规范,政府定价项目缩减70%。评价和检验“放管服”改革成效不能是政府的自弹自唱,而是要让老百姓说了算。今年,我省进一步聚焦便民利民,推动审批服务便民化。推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审批服务事项目录。逐项梳理审批服务事项,减少非必须的环节、取消不必要的证明,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互联互通,推动部门联审联办,提升政务服务大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政府部门工作效率。

  下半年,我省将在新起点上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会议部署。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推进方案,继续清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各类证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简政不是减政,放权不是放任。在“放”的同时,我省不断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守住安全“底线”。为此,今年下半年我省将着力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全覆盖。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制定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全面展开信用联合奖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线上“ー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孙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