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故事 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花开”社区
海东市乐都区寿乐社区,是一个藏、回、蒙古、土等民族聚居的社区,老年人多、困难人口多、残疾人多、流动人口多是社区最大的特点。
如何让只有7名工作人员的小团体融入这个有着5365人的大家庭?如何使社区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工作中取得实效?其中奥秘,就是社区党支部书记付书辉办公室里的那幅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员李宝庆是楼栋长,在他所管辖的范围内有一位空巢老人,身患多种疾病。老人病重期间,担心自己的后事无人料理,便将家中仅有的2万元存折交到经常前来探望自己的李宝庆手中,嘱托他帮忙操办。社区居民盛师傅是一名退休职工,去年突发疾病,因子女和爱人不在身边,他便向社区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他家中并送往医院急救,一直陪同到病人脱离危险。社区发生的这些“暖新闻”,都是因为活跃在居民中的“五支服务队”。
“我们的五支队伍分别是志愿者服务队、文艺宣传队、便民服务队、共驻共建联络队和党员先锋队。通过他们,社区先后开展文艺演出、卫生整治、义诊、一对一帮扶等活动近500次,而正是因为这些付出,才让这个社区的人情味越来越浓。”提到服务队的工作,付书辉如数家珍。
社区工作就是将心比心。工作干得好不好,社区居民心里可有“一本账”。“我今年85岁了,老伴离世后就剩我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平时工作忙,社区的这些孩子们就轮流来照顾我,刮风下雨从不间断,逢年过节还专门来看望我,我这心里感激着呢!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得向他们学习!”说话间,满头白发的刘奶奶拄着拐杖将自己的党费交到付书辉的手里。
“有天上午,阿桑杰突然跑到社区找我们,说是家里有事,让我们中午务必过去一趟。一下班我们就赶过去了,结果看到他们家桌子上摆好的饭菜,当时我的鼻子就酸了。”工作人员石平平告诉记者,前年从牧区搬来的阿桑杰初到社区时因为人生地不熟有不少事情不知道如何解决。但大到社区办事,小到家里购物,时时刻刻都有“好心人”帮助他。几年时间过去了,这个朴实的藏族汉子不知道如何感谢他们,才想出这样的主意。
五支队伍成为居民的“知心人”,离不开社区的“四个制度”做基础。在社区,文件政策有人讲、致富信息有人传、居民困难有人帮、邻里纠纷有人劝、迷信赌博有人管。下岗失业人员多了,社区积极联系区就业局举办再就业培训班;申请廉租房和低保的困难户多了,社区入户调查、公平确定;社区卫生差了,定期组织居民清扫,“小区是我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提到社区的新面貌,付书辉难掩笑意,她说:“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我们的创建工作更加灵活多样,也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现在,社区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的氛围十分浓厚!”
正说着,一群大叔大妈兴高采烈地走了过来,他们热情地跟付书辉打起了招呼。“叔叔阿姨,你们又去彩排啊?”“对喽!在舞蹈队几年下来习惯了,几天不跳跳舞啊,就浑身难受!”他们说着笑着,朝着幸福迈进……(咸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