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我们的故事:“我愿帮助更多的贫困孩子”

08.05.2017  13:02

   讲述人:海东市地方税务局职工牛寿山,53岁。2016年,牛寿山被评选为海东市道德模范,随后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举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入选“中国好人榜”,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正义人物。

  记者 罗珺 整理

  帮助山区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帮助更多的孩子圆读书梦,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们“竹之梦”青海助学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志愿和梦想。

  助学这件事很多人都在做,不过我助学的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

  2012年3月,我媳妇生病住院期间,有一个网友邀请她加入了新疆的一个助学微信群。媳妇了解到助学微信群的情况后就跟我说:“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这件事情挺有意义的,青海的娃娃更需要资助啊,我们也建一个青海助学群,咋样?”我当时就同意了媳妇的想法,回家跟儿子一说,儿子也十分支持我们。这就是我们助学的初衷。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始慢慢准备这件事。在那一年的5月份,我和媳妇王玉英挑头成立了“竹之梦”青海助学团队,我们团队的宗旨就是“帮扶青海贫困儿童,搭建爱心平台,传递慈善理念,播撒希望种子”。

  我出生在土乡互助,和很多人一样,我深深理解山区的孩子因为贫困不得不早早辍学的无奈心情,我决心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这些孩子。我想这就是我做这件事情,而且还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动力。

  我们帮助的这些孩子,大多住在偏僻的脑山地区,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比较多,还有孤儿和残疾家庭的孩子,他们基本没有生活来源,很多孩子没有条件上学。

  这几年,在我们“竹之梦”助学团队的帮助下,已经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有的已经上了大学。

  在助学的过程中,我们团队还联系上海、湖北等地七所高校的学生志愿者,到我们这里贫困地区的小学发放慰问品,给孩子们传授学习经验。有一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志愿者给互助、大通、平安的64所小学各捐赠了一个药箱,礼物不贵重,但对贫困地区的学校和孩子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还有南京“曈心公益”的志愿者们多次捐款捐物,解决了不少学校的燃眉之急……

  这五年来,“竹之梦”慢慢壮大成了700多人的助学团队,共捐助资金40多万元,资助贫困学生370多名,捐助了大约8万多元的衣物、图书、体育用品、文具、课桌等,助学的范围从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扩展到平安区、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

  说实在的,为了让这些贫困的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在爱心人士的热心资助和信任下,我有信心把这项公益事业做得更好。

  我们有时到商店为助学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时,商店老板会将商品以最低价格卖给我们,有的根本不收钱,还有很多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爱心捐助,这些都让我十分感动。

  能够让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是我的心愿,同时我感到责任重大。不过,有那么多热心网友、身边亲朋好友的帮助,这让我信心更足了,也从内心感到欣慰,助学团队前进的路上不仅只有我,更离不开这些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们的帮助。

  我患有糖尿病,总是随身带着药品,奔波在助学的路上,我把工作之外的时间,全身心放在了助学上,没有娱乐活动,也没有休息时间。不过,只要能让这些孩子上学念书,将来都有出息,我做这些也值了。

  我是“竹之梦”青海助学群的发起人,也是团队的驾驶员、摄影师、秘书,还兼顾着“爱心大师”,虽然很累很苦,也经常遇到很多困难,但一想到我尽一份力,就能多让一个山区的孩子离他的梦想更近一步时,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和信心。我希望,我们“竹之梦”团队努力向前不停步,将爱心传递下去!

  我们团队的资助方式是一对一的资助,网友们的资助款都用在了贫困学生的身上,我们需要经常去孩子家里家访、给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去学校发放等。这几年,我们夫妻两个人用于捐助资助款、活动开支的费用也有1万余元。我俩资助的互助县民族中学学生苏永存在2013年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我俩从心底里感到开心。现在,我们又一对一资助着一位小学生。

  一个人多做一些好事,总是不会有错。花上一点时间和精力和财力,把休闲游玩换成关爱贫困儿童,你会感到幸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