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三个扎扎实实” 一线故事:长江源头第一乡的环保理念
4月初,我们从可可西里进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来到“天边的索加乡”。
索加乡莫曲村前村党支部副书记青梅公保正在往卡车里装垃圾收集站的垃圾袋。今天,青梅公保要到治多县城采购米面油等食物,顺便就将村里的垃圾运到县城的垃圾集中处理点。记者看到,每个袋子上都写着“索加乡垃圾中转袋”的字样。
青梅公保告诉记者,在索加乡4个村都有这样的垃圾集中点,平时牧民都会把生活垃圾装进中转袋,有顺路去县城的牧民会将垃圾运到县城的垃圾集中处理点。
索加乡是治多县最远的乡,也是长江源头第一乡,全乡面积5.2万平方公里,其中4.3万平方公里是可可西里地区,全乡有君曲、当曲、莫曲、牙曲4个牧委会,全乡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湿地资源极为丰富,被称为“野生动植物活的实验室”。
正因地理位置特殊,生态地位重要,索加乡4个牧委会牧民的生态环保理念在玉树州乃至全省来说都是超前的。上世纪90年代,杰桑·索南达杰担任索加乡党委书记,从那时起,杰桑·索南达杰就为牧民们传播环保理念,宣传环保政策。杰桑·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牺牲后,牧民们深受环保英雄的影响,全民投身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行动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牧民们的自觉行动。
牧民们自发组织,在君曲村建立了藏野驴保护区、在莫曲村建立野了牦牛保护区、在牙曲村建立了雪豹保护区、在当曲村建立了藏羚羊保护区……还有当曲村的措池涌(汉译为“一万个小湖”)湿地保护区和牙曲村的勒日措嘉(汉译为“100个小湖”)湿地保护区,这些湿地保护区有黑颈鹤、班头雁等60多种鸟类。目前,索加乡建成了7大保护区、64个保护小区,初步形成了每个村有一个大保护区、16个小保护区的网格化保护模式。
索加乡每个村还都有各自的环保节,这已经成为了每个村的传统节日。每年8月份,每个村都会以祭山、祭湖、赛马等不同形式宣讲环保理念和环保政策。2015年,正值索加乡建政50周年,4个村共同举办了环保节,环保节上展出了环保展板,追思了环保英雄杰桑·索南达杰的事迹,还演出了一个牧民自编自拍的小品,小品中每个人扮演了山、湖泊、草原、动物等大自然万物,向老乡们讲述各自的作用、功能,对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等。
2015年,索加乡还和省林业厅合作实施了社区共管环保项目,群众共同参与监测野生动植物、社区垃圾处理、人畜冲突等,每个村都有群众组成的巡山队,巡山队最多的有83人,最少的也有44人。乡上给巡山队员发放了巡护服、巡护证、照相机、望远镜等。巡山队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大规模巡山,每年两次省级巡山,每次巡山为每个队员发放100元左右的奖励。倡导野生动物繁殖期间不要到保护区放牧,并实行奖励机制,仅去年就奖励了173户,每户奖励300元。
得益于社区共管环保项目,索加乡群众共同参与环保,共享环保成果。投资了380万元,每个村建立了垃圾收集站,每个村每年都有3000元的环保经费,鼓励牧民在野生动物产仔期间不要到保护区放牧,以免打扰野生动物繁殖,并建立奖励制度。此外,每个村都建立了完善的自然资源环保制度、野生动植物保护制度、环保经费等各项规章制度。
经过十几年的保护,索加乡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乡党委书记旦珍才仁对此深有感触:“以前走在莫曲村,看到的野牦牛就几只,一见到有人出现立马就跑,如今在莫曲村能看到成群的野牦牛,见人也不跑,有些野牦牛甚至跑到牧民的家畜中,赶也赶不走,这也是索加乡野牦牛多的原因之一。不仅野牦牛,还有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动物数量都大幅度增加。”
“冬虫夏草不如青山绿草,金银珠宝不如全民环保”是索加乡所有牧民生态环保的理念,社区共管环保是索加乡环保机制的创新,索加乡为野生动物营造了乐园,守护了江源清流。(张多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