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城西区:“七增五提四扩”让扶贫更精准 救助金额最高可达20000元

16.03.2018  10:42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 王柯岚 报道)为了让困难家庭更好的了解掌握帮扶措施、享受到精准帮扶带来的真正好处,西宁市城西区2018年将对辖区内低收入家庭进行一户一档、一人一卡精准帮扶,为不同致困原因和脱困需求的贫困民众提供多种救助,救助金额最高可达20000元。

   解读:七增五提四扩

  •提升住房救助标准。在棚户区改造中,对持有《青海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和《残疾证》的被征收人,除同等享受各项征迁补偿外,继续给予不低于20000元/户补助;对辖区低保户及低收入困难家庭(不含分配到公租房的家庭),每年每户给予500元物业补贴。

  •增加生活救助补贴。在对低保户原有每户每月补助5吨水费、10度电费和12元燃气费的基础上,2017年每户每月再增加40元补贴,对低保户每年减免后由个人缴纳的108元有线电视费全额补贴;对重点优抚对象中的困难家庭,每年“八一”建军节、春节期间,给予3000元-5000元救助。

  •实现教育救助全覆盖。将学前教育与职业教育纳入救助范围,对考入职业教育院校(技校)的困难考生,一次性给予2000至3000元救助;对辖区家庭贫困残疾幼儿给予每生每月280元入园生活补助。同时,将贫困家庭大学生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范围,对低保家庭大学生每年给予5000至7000元全程资助,对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给予3000至5000元一次性临时救助。

  •加大就业救助力度。对已在西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距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五年或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困难群众,且仍需缴纳五年内的养老保险费用的,我区为其先行垫付缴纳,待其退休后,按照相关程序退还垫付资金。

  •提高残疾人帮扶力度。对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按照创业规模,一次性给予3000元-20000元的补贴;对已就业的残疾人每人每天交通补助4元;对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在市级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的基础上提高到200元,对三、四级残疾人在原有每人每月50元补助的基础上,再增加50元。对患重大疾病、意外伤害、患病卧床6个月以上的残疾人(低保残疾人患病3个月以上),在进行社会救助的基础上,再给予5000元至8000元临时救助。

青海省将残疾人解困重点项目纳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近日,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意,青海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108--2020年)》,对全省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其中,针对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问题,行动方案明确要加大特殊困难群体脱贫力度,开展特殊困难群体关爱行动。探索建立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日间照料+邻里互助”等脱贫解困机制,提高重度贫困残疾人养护照料水平;着力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动态调整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行动方案同时提出通过实施重点建设项目,三年内投入扶贫资金4.残疾人联合会
省城西区精准帮扶到户到人
  青海新闻网讯 3月13日,Qh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