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汪昌祥获首届启功教师奖
09.09.2015 10:49
本文来源: 政府
汪昌祥是我省唯一获得该奖的教师。得知这一好消息,记者第一时间致电汪昌祥,向他表示祝贺。
当晚,首届启功教师奖颁奖晚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10名优秀教师获得该奖。汪昌祥正是其中一名,他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为我省捧回了一座沉甸甸的奖杯。对于汪昌祥而言,这是教师节的最好礼物。对我省农村教育而言,这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和光明日报社联合设立并评选“启功教师奖”,重奖在我国县以下(含县)农村地区,尤其是在老少边贫岛地区基础教育领域从教满30年,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该奖以北京师范大学已故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命名,以此弘扬启功先生所倡导和践行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育精神。这是我国第一个由高校与新闻媒体发起设立、面向全国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首届将评选出10名优秀教师,每人奖励50万元人民币。
首届启功教师奖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为遴选标准,切实让“四有”好老师成为身边可亲可感的榜样;二是以寓教于评的方式教育师生,引领社会;三是北京师范大学与光明日报社将通过与启功教师奖入选教师学校搭建长期帮扶互助平台、持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形成中国农村教师系列调查报告、撰写中国基层教育政策咨询报告等方式,持续深入支持乡村教师职业提升与乡村教育发展。
相关新闻:
他帮200多个孩子圆了上学梦
汪昌祥,60岁,西宁市湟中县拦隆口镇尼麻隆村一名普通退休教师,教龄40年。站上讲台的14200多个日子里,汪昌祥收获掌声和荣誉无数。2012年,他获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13年,他获得全国特别关注的乡村最美教师荣誉称号;昨日,他又多了一项荣誉称号——首届启功教师奖获得者。得知这一好消息,本报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他的电话。
电话连线:荣誉都是孩子们给的
“我今天特别高兴,特别激动……”电话接通后,汪昌祥连说了四个“特别”。还有两个“特别”是,见到了李克强总理,他觉得特别荣幸;与全国优秀乡村教师在一起,他觉得特别兴奋。
平复情绪后,汪昌祥向记者讲述了他参加教育部座谈会的情景。他说,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教师节,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节日礼物,是对他40年来为乡村教育奔走的最好肯定和褒奖。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心动和自豪!汪昌祥并不忌讳谈起他获得的所有荣誉,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直言,荣誉都是孩子们给的,荣誉就是动力,在荣誉光芒的照耀下,他一定会做个好榜样,做个好人,做个实实在在干事的人。他说,退休了,仍要继续前行在乡村教育的公益路上,帮助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
“老了,还是想多帮些孩子,能帮多少是多少。”这是汪昌祥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临行前他还在参与西海都市报公益活动
此时此刻的汪昌祥脸上一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天前,他就站在西海都市报社的会议室里,脸色黑红,精神焕发,那时笑容也是幸福的。
那天,本报举行“西海爱心基金·2015希望工程圆梦行动”助学金发放仪式,特意邀请汪昌祥参加,因为大部分受资助的学生都是他推荐的。发放仪式上,汪昌祥代表受资助学生家长发言。他说了很多,说他帮助过的贫困学生中,有的父母早逝,不幸成为孤儿;有的父母身患重病,家庭负债累累;有的一家人蜗居在简陋的土房子里,他的心里满是泪痕。尽管家庭环境堪忧,但这些孩子热爱学习,渴望走出大山,渴望改变命运,渴望插上梦想的翅膀,他就想给孩子们办点实事,让更多爱心人士能看到他们渴望的眼神,用爱心托起他们的读书梦……
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感人至深,在场的人都被他打动了。企业家站起来和他握手,向他致敬;受资助学生满含热泪,鞠躬致谢;学生家长紧紧抱着他,默默流泪。
发放仪式结束后,汪昌祥夹着旧旧的黑色公文包匆匆离开了,他要去走访贫困学生,他还要去北京接受总理的接见,去捧回一座至高无上的奖杯。
2014年他与《西海都市报》结缘
已记不清这是汪昌祥第几次走进西海都市报社,第几次匆匆离开了。
第一次见他,是去年5月的一天,他提着鼓鼓的公文包走进报社,公文包里装的是一摞摞贫困学生的资料。没等坐下,他就快言快语地道出来意——他看到本报“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的报道,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中心寄宿学校和佐青寺孤儿学校的孩子们捐赠物资,他很感动,每天都在关注《西海都市报》,萌发了通过本报帮助他家乡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想法。
于是,本报发起了为湟中县23名贫困学生寻找资助人的公益活动,汪昌祥很高兴,也很忙碌。之后的日子,他隔三差五就会走进报社,提着他旧旧的黑色公文包。每次来,他都会讲起那些被资助学生的近况,拿出新收集的贫困学生的资料。他说,2014年,他退休了,一想起有好多学生因家庭贫困上学难,他就坐不住,总想着能多帮助一个孩子该多好啊!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通过《西海都市报》被大家熟知,有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通过《西海都市报》资助他们。
就这样,汪昌祥成为本报《西海公益》栏目的老朋友。有一次,他在电话里开心地说:“我所在的院子有120户居民,只要看报纸的人,都订了《西海都市报》。因为他们觉得《西海都市报》能真正帮老百姓办实事,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并且做到公开、透明。”
湟中县成立了“汪昌祥工作室”
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么一位闲不住的乡村教师,他身患胃癌24年,天天与药为伴,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他左耳失聪、左腿残疾,那是修建学校围墙时墙倒砸伤所致,但他仍四处奔波,为学校筹集物资,为孩子们源源不断送去资助。
今年,不忍看着年老多病的汪昌祥时常独自趴在桌上整理材料,湟中县多巴社区为他成立“汪昌祥工作室”,社区党支部书记成了他的助手,方便他接待贫困学生和家长,方便他查阅和整理资料。有了工作室和助手后,汪昌祥的工作依旧繁重,因为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了。前不久,工作室为湟中县拉卡山小学协调了一批学习用品和办公用品;一个月前,工作室为20名贫困学生找到了一对一资助人……
“汪老师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的力量。”跟随汪昌祥翻山越岭、走村串户的助手这样说。
“我要帮助100名贫困孩子圆他们的上学梦。”这是汪昌祥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如今,他的目标早已实现了,他圆了200多个孩子的上学梦。
接过沉甸甸的奖杯,他又为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只要身体允许,我还要在帮助贫困生这条路上走下去。”
本文来源: 政府
09.09.2015 10:49
故
事
湟中6所学校收到上万本爱心书籍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4月21日,Qhnews.Com
达玉五谷村蝶变记
星空下的西海星墅。Qhnews.Com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探访交通重点项目建设一线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起步即冲刺,Qhnews.Com
青海发布规范旅游市场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前,Qhnews.Com